背接触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背接触电池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435591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背接触电池串,包括若干背接触电池,所述背接触电池的背面设有若干正极栅线和若干负极栅线;若干正极焊带和若干负极焊带,所述正极焊带与所述正极栅线电连接,所述负极焊带与所述负极栅线电连接,所述正极焊带与所述正极栅线之间设有第一导电层,所述负极焊带与所述负极栅线之间设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由铜浆料、铜银浆料、铜铝浆料、铜镍浆料、铜铬浆料、银铝浆料、银镍浆料、银铬浆料、导电碳浆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焊带与栅线直接接触,缓解过焊、虚焊问题,提高焊接拉力和接触特性,从而提高背接触电池串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背接触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1、光伏焊带,又称焊带,常为镀锡铜带或涂锡铜带,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焊带主要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将相邻电池片的正负极首尾相接,形成电池串。现有技术中,焊带直接焊接在栅线上,一般直接焊接在由导电银浆制成的主栅上。焊接过程中,焊带上的锡熔化后与栅线银浆形成锡银合金,从而实现焊带与栅线的固定连接。但是,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过焊、虚焊问题。发生过焊问题时,栅线银浆过度熔化,导致该区域发黑、电阻过高。发生虚焊问题时,焊带未能焊接在栅线上,导致所在区域内不能实现接触导电,从而形成断路现象。上述问题均会降低背接触电池串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电池串,其避免焊带与栅线直接接触,缓解过焊、虚焊问题,提高焊接拉力和接触特性,从而提高背接触电池串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栅线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且所述正极栅线不间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栅线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且所述正极栅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存在间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栅线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以实现所述正极栅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栅线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且所述正极栅线不间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栅线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且所述正极栅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存在间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栅线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以实现所述正极栅线与所述正极焊带电连接,且所述正极栅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存在间断,间断的相邻两段正极栅线之间设有点状栅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正极栅线和若干所述负极栅线依次交替间隔排列,所述正极焊带与所述正极栅线交叉设置,所述负极焊带与所述负极栅线交叉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栅线上与所述负极焊带交叉的位置处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负极焊带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正极栅线绝缘隔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栅线在与所述负极焊带交叉的位置处断开,所述负极栅线在与所述正极焊带交叉的位置处断开。

8.一种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主栅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主栅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且所述正极主栅不间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正极主栅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正极主栅与所述正极焊带的重叠位置,且所述正极主栅在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刚王永谦邱显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