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的大量推广造成了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短期内数量上的不匹配,因此对与之配套的充电服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充电服务系统采用“车-桩-位”三位一体的充电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功能较为单一等问题,且新能源充电桩经常被无充电需求的车辆占用,导致充电资源利用率低下、用户对充电服务满意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包括充电站主体、充电装置、地下轨道、地面出口、操作终端、充电智能规划模块和充电功率预测模块;
3、所述充电站主体与市电相连,用于实现充电装置的电能供应;
4、所述充电装置沿地下轨道移动,与充电站主体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充电线缆相连,用于向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5、所述地下轨道铺设于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站主体、充电装置、地下轨道、地面出口、操作终端、充电智能规划模块和充电功率预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主体由储能系统和电能调控系统组成,所述储能系统由多组电容器组成,用于实现短时能量缺失情况下的电能供应;所述电能调控系统用于实现电能配置、电能计量和储能系统电量监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由充电杆、充电线缆、连接线缆和充电接口组成;所述充电杆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站主体、充电装置、地下轨道、地面出口、操作终端、充电智能规划模块和充电功率预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主体由储能系统和电能调控系统组成,所述储能系统由多组电容器组成,用于实现短时能量缺失情况下的电能供应;所述电能调控系统用于实现电能配置、电能计量和储能系统电量监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由充电杆、充电线缆、连接线缆和充电接口组成;所述充电杆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充电线缆依停车位分布埋设于充电站地下,并在各充电装置地面出口位置预留可与连接线缆相连的线缆接口,供充电接口为电动汽车提供移动式充电服务;所述连接线缆配备自动收线器,连接充电线缆和充电接口,用于实现电能和充电数据的传输;所述充电接口用于实现车辆电量采集和上传、充电接入和退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轨道铺设于停车位周围,与埋设于地下的充电线缆接口进行位置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型、可移动式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出口由升降装置、盖板和车辆识别装置组成,根据用户选择的汽车充电口位置智能选择充电装置升起位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实现充电装置的自动升起和降落;所述盖板与升降装置配合实现充电装置的出现和隐藏;当充电装置就位且充电授权后,盖板开启,充电装置自动升起;当充电完成,充电装置自动收回并降落完成后,盖板自动关闭;所述车辆识别装置安装于盖板顶端,用于实现车牌识别,并将信息上传到操作终端。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阳,崔振辉,王佰淮,马俊清,江滔,方晓萌,王华威,刘豪,刘健,杨义根,王孟鑫,柳洋,霍明亮,刘俊灼,纪宇辉,王昕煜,赵夏楠,巩莹,章玉,王建虎,潘星辰,庞玉志,孙天硕,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