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492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TiO<subgt;2</subgt;@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紫外探测器技术领域。将石英管切开,得到两个石英半管,并进行预处理;在预处理后的石英半管内壁分别沉积ITO薄膜,形成ITO薄膜/石英;在ITO薄膜/石英内壁制备TiO<subgt;2</subgt;种子层,得到TiO<subgt;2</subgt;@ITO种子层;在TiO<subgt;2</subgt;@ITO种子层上制备TiO<subgt;2</subgt;纳米棒阵列,得到TiO<subgt;2</subgt;@ITO纳米棒阵列光阳极;将制得的两个TiO<subgt;2</subgt;@ITO纳米棒阵列光阳极与对电极封装,并注入电解液,得到基于TiO<subgt;2</subgt;@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该探测器提高了活性层的面积,并且线状的光电化学探测器可以探测到来自任意方向的光,制作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廉,可以实现自供能,扩展了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紫外探测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紫外探测器作为光电探测器的一种,其对紫外辐射具有高响应,能够将紫外辐射能转换为易于测量的电信号或者其他物理量。紫外探测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在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如:生物传感、环境检测、导弹监视以及光通信等领域。目前诸多的紫外探测器正在工作时均需要外加一个负载电源,配合紫外探测器一起工作,或者通过施加额外的偏压获得更加优秀的探测性能。

2、光电化学型紫外探测器以其简单的制作工艺、低廉的制造成本、可实现自供能以及毫秒级的响应速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是一种由光阳极、对电极、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的三明治器件结构。其原理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基本一致,只是没有染料,紫外光是由半导体材料吸收的,光吸收过程和光生电子的传输过程同时进行,复合反应主要在导带中电子和价带空穴以及电解液之间进行。tio2是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中最具应用潜力的材料,由一维tio2纳米结构组成的纳米阵列可以提供优异的载流子输运性能。传统的平面结构光电探测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将两个石英半管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和丙酮中各超声清洗5~20min,再烘干,完成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别在石英半管内壁利用磁控溅射沉积ITO薄膜(4),形成ITO薄膜/石英;所述磁控溅射的参数为本底真空6×10-4~8×10-4Pa,工作气压0.5~2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将两个石英半管依次放入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和丙酮中各超声清洗5~20min,再烘干,完成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别在石英半管内壁利用磁控溅射沉积ito薄膜(4),形成ito薄膜/石英;所述磁控溅射的参数为本底真空6×10-4~8×10-4pa,工作气压0.5~2pa,ar气流速30~40ml/min,溅射时间5~15min,直流溅射,溅射功率50~150w,溅射靶材ito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浸渍-提拉法在ito薄膜/石英内壁制备tio2种子层;所述tio2@ito种子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钛酸丁酯、乙醇和乙酸混合进行一次搅拌反应,然后加入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醇胺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再进行二次搅拌反应,得到tio2@ito种子液,通过浸渍-提拉法将tio2@ito种子液置于ito薄膜/石英上,烘干,经退火处理后,得到tio2@ito种子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tio2@ito的线状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丁酯:乙醇:乙酸: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醇胺:乙醇的用量比为(0.5~1.5)g:(5~10)ml:(1~1.5)ml:(0.2~0.5)g:(0.5~1.5)ml:(0.5~1.5)ml:(10~20)ml;所述一次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0~20min;所述二次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庆仁欠卓玛徐西琳张苗苗吴文轩王泽刘明慧杨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