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电动汽车充电,应用于立体充电,能有效解决多层立体充电问题,使得较小空间能够实现多部电动汽车同时充电。
技术介绍
1、目前电动汽车采用在地面上安装充电桩的方式进行充电,如果多部电动汽车同时充电,则同时占用多个地面车位,如此需要较多较大的地面,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中心区寸土寸金,无法提供较多较大的地面建设充电站,导致电动汽车的用户极不方便,也导致电动汽车的推广受到限制,更导致许多城市的碳排放目标受到影响。
2、公开号为cn11404388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立体充电站,它包括变电站、电缆a、配电箱、电缆b、智能充电管理器、电缆c、立体车库框架、层支架、充电机、载车板、滑触线、集电器、充电枪、监控摄像机、照明灯、取车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变电站接出电缆a,电缆a连接配电箱,配电箱接出电缆b,电缆b连接智能充电管理器,智能充电管理器接出电缆c,电缆c沿着立体车库框架连接到每一层的充电机,充电机安装在每一层的层支架下面,充电机外侧安装有滑触线,层支架上面存放载车板,载车板一侧安装有集电器,集电器一端连接着充电枪,充电枪挂在载车板的一边,立体车库框架顶端安装有监控摄像机与照明灯,立体车库框架侧面安装有取车器,如此,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充电站。其结构配置不合理,车辆的存取过程中,需要旋转车辆,存在车辆存取难度大,车辆出入车库不方便,导致实际占地面积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可水平转移托盘的升降台及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系统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可水平转移托盘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两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托盘横向运动驱动装置,两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上设有先导架、先导框架驱动电机。
4、托盘横向运动驱动装置包括若干齿轮;升降台上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两侧各横向设有一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先导架上横向排列的一组齿轮、横向排列的一组背压轮,最靠近架体的齿轮与设置在先导架上的齿轮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电动汽车托盘的底端横向设有一齿条;所述电动汽车托盘的底面的前、后两端各设有若干可在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运动的滚动轮;电动汽车托盘的底面的前、后两端的滚动轮分别位于先导架前侧、后侧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上时,齿条的有齿面与各齿轮啮合,齿条的无齿面与各背压轮紧贴。
5、其有益效果是:齿条的有齿面与各齿轮啮合,齿条的无齿面与各背压轮紧贴,如此可通过齿轮的旋转,使齿条带动托盘横向运动。先导框架可横向运动,进入立体充电站的充电位内部,齿轮与齿条配合将托盘送入充电位或将齿条与充电位内的托盘的齿条结合,配合先导框架将托盘送入升降台。设有一组背压轮,保证了托盘输送过程中始终横向稳定运动。
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的顶、底两端连接有中轴线纵向设置的向另一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方向凸出的压轮,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的顶端的压轮与先导架顶面接触,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的底端的压轮与先导架底面接触。
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底端纵向设有两驱动链条支撑轮、两驱动链条支撑轮与驱动链条相连,其中一驱动链条支撑轮与先导框架驱动电机相连,驱动链条顶面与先导架底面相连。
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最靠近架体的齿轮与齿轮驱动电机的驱动轮通过传动链条相连。
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升降台包括两纵梁,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安装在两纵梁上。
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升降台前、后两端各设有导流台,两纵梁的前端、后端分别与一导流台相连;电动汽车托盘的底面的前、后两端的滚动轮分别位于先导架前侧、后侧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上时,两导流台顶面与电动汽车托盘顶面对齐。
11、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立体充电站的架体上垂直向排列若干充电位;各充电位的左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架体的左侧设有上述任意一升降台,或者,各充电位的右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架体的右侧设有上述任意一升降台;
12、升降台与设置在架体上的升降机构相连;架体上各充电位的前、后端下方各设有充电位横托盘架移动导轨;
13、当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台上的先导架底面与架体靠近所述升降台侧一充电位的底面平齐时,各充电位横托盘架移动导轨与距其最近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对齐。
14、电动汽车托盘上的车辆充电时,当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台上的先导架底面与架体靠近所述升降台侧一充电位的底面平齐时,各充电位横托盘架移动导轨与距其最近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对齐。先导架从升降台上进入充电位,各齿轮逆时针转动,电动汽车托盘从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进入充电位,先导架将电动汽车托盘完全送入所述充电位,先导架回到升降台上。
15、充电完成后,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台上的先导架底面与架体靠近所述升降台侧上述充电位的底面平齐;升降台上的先导架进入充电位,齿条的有齿面与一齿轮啮合,齿条的无齿面与一背压轮结合,齿轮顺时针转动且先导架复位,将电动汽车托盘放置到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上,实现电动汽车托盘从充电位内移出并回归到升降台;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台下降到地面,车辆从升降台的先导架上的电动汽车托盘驶出。如此,可快速、准确的实现装有托盘出入充电站。
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架体顶端的升降电机,各升降台与距其最近的升降电机通过提升链条相连,升降电机外接电源。
1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架体顶端设有纵提升转轴,纵提升转轴与升降电机相连,各纵提升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提升轮,各提升轮前端的提升轮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的前端之间、各提升轮后端的提升轮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的后端之间均通过一提升链条相连。
18、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立体充电站的架体上垂直向排列若干充电层,各充电层包括两横向排列的充电位;各充电位的远离另一充电位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架体左侧、右侧各设有上述任意一升降台;
19、升降台与设置在架体上的升降机构相连;架体上各充电位的前、后端下方各设有充电位横托盘架移动导轨;
20、当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台上的先导架底面与架体靠近所述升降台侧一充电位的底面平齐时,各充电位横托盘架移动导轨与距其最近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对齐。
2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架体顶端的升降电机,各升降台与距其最近的升降电机通过提升链条相连,升降电机外接电源。
2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架体顶端的左、右两端各设有纵提升转轴,各纵提升转轴与举起最近的升降电机相连,各纵提升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提升轮,各提升轮前端的提升轮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的前端之间、各提升轮后端的提升轮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的后端之间均通过一提升链条相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可水平转移托盘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5)上设有两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托盘横向运动驱动装置,两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上设有先导架(52)、先导框架驱动电机(5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的顶、底两端连接有中轴线纵向设置的向另一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方向凸出的压轮(58),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的顶端的压轮(58)与先导架(52)顶面接触,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的底端的压轮(58)与先导架(52)底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底端纵向设有两驱动链条支撑轮(59)、两驱动链条支撑轮(59)与驱动链条(510)相连,其中一驱动链条支撑轮(59)与先导框架驱动电机(53)相连,驱动链条(510)顶面与先导架(52)底面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架体的齿轮(55)与齿轮驱动电机(57)的驱动轮通过传动链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升降台(3)包括两纵梁(513),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安装在两纵梁(513)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升降台(5)前、后两端各设有导流台(512),两纵梁(513)的前端、后端分别与一导流台(512)相连;电动汽车托盘(3)的底面的前、后两端的滚动轮(32)分别位于先导架(52)前侧、后侧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54)上时,两导流台(512)顶面与电动汽车托盘(3)顶面对齐。
7.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立体充电站的架体(1)上垂直向排列若干充电位(2);各充电位(2)的左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21),架体(1)的左侧设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台(5),或者,各充电位(2)的右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21),架体(1)的右侧设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台(5);
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架体顶端的升降电机(4),各升降台(5)与距其最近的升降电机(4)通过提升链条(41)相连,升降电机(4)外接电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架体顶端设有纵提升转轴(42),纵提升转轴(42)与升降电机(4)相连,各纵提升转轴(4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提升轮(43),各提升轮(43)前端的提升轮(43)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5)的前端之间、各提升轮(43)后端的提升轮(43)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5)的后端之间均通过一提升链条(41)相连。
10.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立体充电站的架体(1)上垂直向排列若干充电层,各充电层包括两横向排列的充电位(2);各充电位(2)的远离另一充电位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21),架体(1)左侧、右侧各设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台(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架体顶端的升降电机(4),各升降台(5)与距其最近的升降电机(4)通过提升链条(41)相连,升降电机(4)外接电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架体顶端的左、右两端各设有纵提升转轴(42),各纵提升转轴(42)与举起最近的升降电机(4)相连,各纵提升转轴(4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提升轮(43),各提升轮(43)前端的提升轮(43)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5)的前端之间、各提升轮(43)后端的提升轮(43)与距其最近的升降台(5)的后端之间均通过一提升链条(4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水平转移托盘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5)上设有两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托盘横向运动驱动装置,两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上设有先导架(52)、先导框架驱动电机(5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的顶、底两端连接有中轴线纵向设置的向另一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方向凸出的压轮(58),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的顶端的压轮(58)与先导架(52)顶面接触,各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的底端的压轮(58)与先导架(52)底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底端纵向设有两驱动链条支撑轮(59)、两驱动链条支撑轮(59)与驱动链条(510)相连,其中一驱动链条支撑轮(59)与先导框架驱动电机(53)相连,驱动链条(510)顶面与先导架(52)底面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架体的齿轮(55)与齿轮驱动电机(57)的驱动轮通过传动链条(511)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升降台(3)包括两纵梁(513),先导框架横向运动轨道(51)安装在两纵梁(513)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升降台(5)前、后两端各设有导流台(512),两纵梁(513)的前端、后端分别与一导流台(512)相连;电动汽车托盘(3)的底面的前、后两端的滚动轮(32)分别位于先导架(52)前侧、后侧的电动汽车托盘输送轨道(54)上时,两导流台(512)顶面与电动汽车托盘(3)顶面对齐。
7.立体充电站托盘升降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立体充电站的架体(1)上垂直向排列若干充电位(2);各充电位(2)的左端设有电动汽车托盘进出口(21),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山,陈金水,杨希田,刘良,陈建,房立宗,禚昌富,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九路泊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