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再生,具体涉及黄酮类化合物在促进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维持和红松体胚发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红松是我国珍贵乡土树种,是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阔叶林的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红松人工栽培起始较晚,目前人工候补资源严重不足,但是可用于资源扩展的优良种质资源非常有限。目前,红松主要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然而,由于红松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在种子繁殖方面,其幼苗生长较慢、生殖周期长,天然林内红松约80年才能开花结实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人工林或种子园中也需要15-25年才能开花结实,因此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对红松进行遗传改良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同时也会出现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大、性状遗传不稳定等问题。在嫁接繁殖方面,虽然目前的嫁接技术较为成熟,但嫁接需要采集接穗和培育砧木,对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其人工成本较高;同时,嫁接繁殖系数不足,不能满足大规模造林需求。因此,高效体胚发生技术体系的建立对提高红松的遗传改良效率,解决优质种源稀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体胚发生是解决林木繁殖和遗传育种过程中优良林木品种的高效规模化繁育及优良性状保留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对红松体胚发生体系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发现利用未成熟合子胚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迅速下降,增殖培养12个月后的愈伤组织已基本不能分化出成熟的体胚,相似的现象在其他树种中也比较常见,这将成为红松体胚发生途径推广和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黄酮类化合物在促进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维持、红松体胚发生和降低活性氧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为槲皮素、柚皮素或儿茶素。
3.一种促进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维持、红松体胚发生和降低活性氧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红松愈伤组织加入到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增殖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然后进行成熟培养后,诱导红松体胚发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为槲皮素、柚皮素或儿茶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为不高于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暗培养的条件为25℃,9-12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殖培养基的配方如下:以mLV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mg·L-1的2,4-D、0.5mg·L-1的6-BA、25g·L-1的蔗糖、0.5g·L-1的酸水解酪蛋白、0.5g·L-1的L-谷氨酰胺、4g·L-1的结冷胶和20μM槲皮素、柚皮素或儿茶素。
8.根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浮培养基的组成:以mLV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5g·L-1的蔗糖、0.5g·L-1的酸水解酪蛋白和0.5g·L-1的L-谷氨酰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熟培养基的组成:以mLV为基础培养基,添加8g·L-1的结冷胶、68g·L-1的蔗糖、1g·L-1的活性炭、0.5g·L-1的酸水解酪蛋白、0.5g·L-1的谷氨酰胺和21mg·L-1的ABA。
...【技术特征摘要】
1.黄酮类化合物在促进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维持、红松体胚发生和降低活性氧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为槲皮素、柚皮素或儿茶素。
3.一种促进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维持、红松体胚发生和降低活性氧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红松愈伤组织加入到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增殖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然后进行成熟培养后,诱导红松体胚发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为槲皮素、柚皮素或儿茶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为不高于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暗培养的条件为25℃,9-12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殖培养基的配方如下:以mlv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mg·l-1的2,4-d、0.5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飞,郭文慧,沈海龙,杨玲,张旸,孙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