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是指现代化的建筑方式,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实现建筑用构件和配件的预制化生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短,且产生的建筑垃圾少,节能环保,目前常应用于临时性建筑、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
2、装配式墙体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构件,通常由混凝土板、保温板、隔音板复合而成,集合多种材料的优点,兼具良好的结构强度、保温性能及隔音性能。但是受限于生产精度,墙体连接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缝隙,影响结构完整性及功能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墙体连接处的紧密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及装配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墙板、保温层、隔音层和内墙板,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的同一侧均设置有连接部,相对另一同侧均设置有供连接部插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部的横向长度大于连接槽的横向长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墙板(3)、保温层(1)、隔音层(2)和内墙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3)和内墙板(4)的同一侧均设置有连接部(5),相对另一同侧均设置有供连接部(5)插入的连接槽(6),所述连接部(5)的横向长度大于连接槽(6)的横向长度,使墙体连接处形成注浆腔(7),所述外墙板(3)的连接部(5)设置有进浆口(51)和出浆口(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3)沿竖向间隔穿设有多个外钢筋(31),所述内墙板(4)沿竖向间隔穿设有多个内钢筋(41),所述外钢筋(31)和内钢筋(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墙板(3)、保温层(1)、隔音层(2)和内墙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3)和内墙板(4)的同一侧均设置有连接部(5),相对另一同侧均设置有供连接部(5)插入的连接槽(6),所述连接部(5)的横向长度大于连接槽(6)的横向长度,使墙体连接处形成注浆腔(7),所述外墙板(3)的连接部(5)设置有进浆口(51)和出浆口(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3)沿竖向间隔穿设有多个外钢筋(31),所述内墙板(4)沿竖向间隔穿设有多个内钢筋(41),所述外钢筋(31)和内钢筋(41)的两端均伸入注浆腔(7);所述外墙板(3)和内墙板(4)远离连接部(5)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8),所述外墙板(3)和内墙板(4)靠近连接部(5)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均设置有供外钢筋(31)穿过的圆孔(81)以及供内钢筋(41)穿过的腰形孔(82),所述外钢筋(31)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外螺母(10),所述内钢筋(41)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内螺母(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先荣,张继身,曹时敏,潘翔,方先东,
申请(专利权)人:方先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