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464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由两个流向相反的介质流入管路和介质流出管路组成的循环管路连接罐体夹套和降温单元组成,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有由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介质流入管路和所述介质流出管路上的阀门并列组成的第一阀组来调控其内的介质流入及流出罐体夹套,还包括:并列设在所述第一阀组后面依次远离罐体且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循环泵、介质箱、第二阀组、电加热单元和第三阀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罐体夹套降温系统,通过增加介质箱解决了介质管路中存在气体憋压的情况,实现自动排气;还增加了电加热单元,实现升温、降温都可控的控温系统;最后,扩展了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罐体夹套温控,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用于制药、诊断试剂等行业中的液体成品或半成品配制系统通常采用一次性系统或不锈钢系统,对于有温度控制要求的产品,一次性系统或不锈钢系统会设计罐体夹套,通过使用工业蒸汽或者冷冻介质进入罐体夹套,进而实现配液系统的温度控制。

2、如图1所示,现有的罐体夹套降温系统是由两个流向相反的介质流入管路和介质流出管路组成的循环管路连接罐体夹套和降温单元组成,循环管路上还设有由两个分别设于介质流入管路和介质流出管路上的阀门并列组成的第一阀组来调控其内的介质流入及流出罐体夹套,从而实现循环管路对目标罐体的降温控制,同时由于目标罐体夹套体积较大,循环管路的容纳体积较小,一旦介质管路中存在气体,存在憋压而导致的液位报警,循环降温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异常停机问题。同时,该循环降温系统只能降温,并不能升温,不适于需要升温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针对现有的罐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由两个流向相反的介质流入管路和介质流出管路组成的循环管路连接罐体夹套和降温单元组成,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有由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介质流入管路和所述介质流出管路上的阀门并列组成的第一阀组来调控其内的介质流入及流出罐体夹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列列在所述第一阀组后面依次远离罐体且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循环泵、介质箱、第二阀组、电加热单元和第三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介质流入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和所述电加热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由两个流向相反的介质流入管路和介质流出管路组成的循环管路连接罐体夹套和降温单元组成,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有由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介质流入管路和所述介质流出管路上的阀门并列组成的第一阀组来调控其内的介质流入及流出罐体夹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列列在所述第一阀组后面依次远离罐体且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循环泵、介质箱、第二阀组、电加热单元和第三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介质流入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和所述电加热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介质流入管路和所述介质流出管路进而并入所述循环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和所述电加热单元的两端先各连接一个阀门再分别连接所述介质流入管路和所述介质流出管路,两端的所述阀门可控制所述循环管路中所述介质箱和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打开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组与所述第三阀组和所述第一阀组一样,均是由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介质流入管路和所述介质流出管路上的阀门并列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上方还设有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选自硅油、乙二醇或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夹套升降温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竞阳范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合全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