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451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包括使布面留存有荧光剂的锦纶织物在含有剥除剂的溶液中进行剥色处理反应,剥除剂包括:次氯酸或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烷基磷酸脂类化合物和脂肪醇聚氧乙烯(5~6)醚。剥除剂溶液中使用剥除剂3~4%(o.w.f),浴比1∶30。处理温度为95~100℃,处理反应时间为40~60min,pH在4.2~5.8之间。剥色处理之后,水洗后,使用1~4g/L保险粉60℃处理15~50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去除残留在锦纶织物上的荧光剂,并解决因荧光剂残留的存在造成的染色偏差、色花等问题;即使是比较严重的染色病疵,也可得到较满意的回修解决;并且,可适应现有设备,实施效果好、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染色后复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锦纶织物荧光染色后的荧光剂剥除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化纤织物在染色在间歇设备上生产比较多,间歇设备有着耗能低,设备占用空间小,批量大小灵活的优点,生产中经常有荧光上色后机器未清洗干净导致。后道染色时织物沾染上荧光剂,严重影响产品色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锦纶织物织物应用广泛,在化纤染整企业加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损失,除了重视规范操作以外,优秀的荧光去除方法和助剂研发也是很重要的。利用光的补色原理增加纺织晶白度的方法过程称为增白整理,又称加白。经过漂白的纺织品仍含有微黄色的物质,加强漂白会损伤纤维。运用增白剂能使蓝色和黄色相补,在对纤维无损伤时可提高纺织品的白度。增白方法有上蓝和荧光两种。前者在漂白的织物上施以很淡的蓝色染料或颜料,借以抵消黄色,由于增加了对光的吸收,织物的亮度会有所降低而略显灰暗。而荧光增白剂是接近无色的有机化合物,上染于织物后,受紫外线的激发而产生蓝、紫色荧光,与反射的黄光相补,增加织物的白度和亮度,效果优于上蓝。荧光增白也可以结合漂白、上浆或防皱整理同浴进行。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布面留存有荧光剂的锦纶织物在含有剥除剂的溶液中进行剥色处理反应,所述剥除剂包括: (a)次氯酸或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 (b)烷基磷酸脂类化合物;和 (c)脂肪醇聚 氧乙烯(5~6)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佳黄中权陆子明钱琴芳谢小云张建芳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