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5448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药学领域。该方法采用Fmoc固相肽合成策略,创新性的合成N端连接荧光猝灭剂Dabcyl,C端标记荧光素,近C端为可由碱性磷酸酶脱磷酸化发生自组装行为的自组装序列Y(pY)YG,中段为可由组织蛋白酶B切割成为荧光“开关”的切割序列KGGGFLGK,近N端为可与泡沫细胞表面p32受体高度结合的靶向序列CGNKRTRGC或LyP‑1的功能多肽F‑pY‑LyP‑1。该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在多靶点的协同作用下精准到达斑块部位,并自组装成球状纳米颗粒,增加探针在斑块内聚集和滞留效果,降低非特异性信号干扰,更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涉及许多复杂的过程,包括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和无症状的斑块堆积。研究表明,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泡沫巨噬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时间反复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分泌出的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能将单核细胞从循环血液招募到内皮损伤的部位,并激活粘附分子的表达。而且,招募的单核细胞会进一步迁移、浸润并分化为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和促炎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迁移到内膜中。随后,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吞噬血管内膜中异常沉积的脂蛋白,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并逐渐转化为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在血管内皮下不断聚集,逐渐发展为脂质条纹和纤维斑块。随斑块中的脂质逐渐积累,泡沫细胞凋亡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坏死,并最终在斑块中形成坏死的核心。目前已经认为,易损斑块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斑块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将导致猝死或心肌梗死。研究表明,大约有2/3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氯树脂与Fmoc-Lys(FAM)-OH之间的质量比为10:1~10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Fmoc-Lys(FAM)-OH与N,N-二异丙基乙胺之间的质量比为1:1~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哌啶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氯树脂与fmoc-lys(fam)-oh之间的质量比为10:1~10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fmoc-lys(fam)-oh与n,n-二异丙基乙胺之间的质量比为1:1~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哌啶与n,n-二甲基甲酰胺之间的体积比为1:1~1: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fmoc-gly-oh、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和n,n-二异丙基乙胺之间的质量比为1:1:1~1:3: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靶点酶促自组装荧光激活型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氨基酸连接是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菁菁李棒棒谢曼曼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