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窗组装,具体涉及一种护窗组装机。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护窗的组装大多依赖于手工操作或简单的半自动设备。这些传统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2、一、效率低下:手工组装护窗需要工人进行多个步骤的操作,包括测量、切割、拼接、固定等,耗时长且易出错。
3、二、人力成本高: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依赖大量工人的护窗组装过程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三、质量不稳定:手工组装过程中,由于工人技能水平不一,导致组装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品的整体品质。
5、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护窗组装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往往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使用不便等问题,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适应性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窗组装机,以提高护窗组装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护窗品质。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窗组装机,包括机架、第一横梁定位结构、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窗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竖杆定位座(4)及拉紧机构(5);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及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相对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一横梁的第一定位空间;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二横梁的第二定位空间;第一定位空间与第二定位空间平行布置于机架(1)上,以使得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平行定位于机架(1)上;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包括用于抵持第二横梁侧面进行定位的定位拉杆(31);竖杆定位座(4)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及第二横梁定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窗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竖杆定位座(4)及拉紧机构(5);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及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相对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一横梁的第一定位空间;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二横梁的第二定位空间;第一定位空间与第二定位空间平行布置于机架(1)上,以使得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平行定位于机架(1)上;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包括用于抵持第二横梁侧面进行定位的定位拉杆(31);竖杆定位座(4)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及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之间;竖杆定位座(4)形成有用于定位竖杆的第三定位空间,第三定位空间与第一定位空间及第二定位空间垂直布置,以将多根竖杆定位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且使得每根竖杆两端分别对准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的安装孔;两套拉紧机构(5)分别设置于机架(1)的两端,且分别与定位拉杆(31)两端连接,以驱动定位拉杆(31)带动第二横梁靠近第一横梁,使得每根竖杆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的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窗组装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将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分别放置于第一定位空间及第二定位空间内定位;将每根竖杆放置于第三定位空间内,使得每根竖杆两端分别对准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的安装孔;启动拉紧机构(5),拉紧机构(5)驱动定位拉杆(31)平移靠近第一横梁,定位拉杆(31)带动第二横梁靠近第一横梁,使得每根竖杆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的安装孔内;拉紧机构(5)驱动定位拉杆(31)与第二横梁分离,从而取出组装成的护窗(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窗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定位结构(2)包括第一承载条(21)、第一侧定位件(22)及第一端定位件(23),第一承载条(21)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侧定位件(22)固定于第一承载条(21)的外侧,第一端定位件(23)固定于第一承载条(21)一端,第一承载条(21)、第一侧定位件(22)及第一端定位件(23)形成第一定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窗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定位结构(3)还包括第二承载条(32)及第二端定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鑫贵,张水彬,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红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