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定位型制线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06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插接定位型制线扣,所述的制线扣是设置有基部,而基部表面延伸设置有支臂,并在支臂在远离基部的侧端延伸弯折有复数夹持部,且各夹持部与支臂外缘表面形成有夹持孔,而各夹持部末端与支臂表面形成有开口处,使制线扣可定位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以有效防止因不慎拉动电源线,造成电源连接器脱离座体的情形发生,以可方便使用者使用电源线所连接的电器用品,并维护安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尤指可防止插头因外力拉扯电源线而脱离座体的 制线扣。
技术介绍
电器用品在使用时,会将电源线的电源插头插接于电源插座上,以让电器用品可 进行使用,由于使用者使用电器用品时,常常会因为移动电器用品或是不慎拉动电器用品 的电源线,使电源插头产生位移,进而影响到电器用品的使用状态,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且 若电器用品具有危险性时,则容易危害到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制线扣定位座体所连接的电源线,以有效防 止因不慎拉动电源线,造成电源连接器脱离座体的情形发生,以可方便使用者使用电源线 所连接的电器用品,并维护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插接定位型制线扣,其特征在于在能够与电源连接器成电性连接的座体上 设置有所述的制线扣,所述的制线扣具有与座体一体成形的基部,而基部在远离座体表面 的另一侧端延伸弯折有夹持部,且夹持部与基部形成有可夹持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的夹持 孔,而夹持部末端与基部形成有可供电源线进入夹持孔的开口处。其中所述的座体一端连接有延长线,而另一端设置有可与电源连接器成电性连 接的插孔。其中所述的座体一端凸设有导电片,而另一端以及二侧设置有可与电源连接器 成电性连接的复数插孔。其中所述的座体上设置有复数制线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插接定位型制线扣,其特征在于在能够与电源连接器成电性连接的座体上 设置有所述的制线扣,所述的制线扣具有基部,而基部远离座体表面的另一侧端延伸弯折 有夹持部,且夹持部与基部形成有可夹持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的夹持孔,而夹持部末端与 基部形成有可供电源线进入夹持孔的开口处,并在基部二侧朝向远离夹持部的另一侧分别 延伸有夹持臂,而二夹持臂套设在座体一侧。其中所述的夹持臂末端以固定元件锁固二夹持臂,使二夹持臂可同时迫紧在座 体,让制线扣定位于座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制线扣可 定位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以有效防止因不慎拉动电源线,造成电源连接器脱离座体的情 形发生,以可方便使用者使用电源线所连接的电器用品,并维护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在组构时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9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制线扣;11-基部;111-夹持臂;112-固定元件;12-夹持部; 13-夹持孔;14-开口处;2-座体;21-延长线;22-插孔;23-导电片;3-电源连接器;31-电 源线;32-插片;4-电源延长座;41-电源导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是在座体2上设置有制线扣1,其 中所述的制线扣1具有与座体2 —体成形的基部11,而基部11在远离座体2—侧表 面的另一侧端延伸弯折有夹持部12,且夹持部12与基部11形成有夹持孔13,而夹持部12 末端与基部11形成有开口处14。所述的座体2 —端连接有延长线21,而另一端设置有插孔22,而制线扣1的基部 11是一体成形在座体2靠近延长线21处。请参阅图2以及图3所示,当电源连接器3与座体2连接使用时,先将电源连接器 3 一侧所凸设的插片32插入座体2的插孔22,使电源连接器3与座体2形成电性连接,续 将电源连接器3所连接的电源线31在靠近电源连接器3适当位置处由开口处14压入夹持 孔13内,而当电源线31从开口处14压入时,为会使夹持部12产生弹性变形,所以当电源 线31进入夹持孔13内时,所述的夹持部12为会因先前的弹性变形而产生复位能力,进而 抵压于电源线31,使电源线31和夹持孔13可凭借抵压所产生的摩擦力形成定位,如此,当 使用者在使用电源线31所连接的电器用品(图中未示出)时,若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移动 电器用品或不慎将电器用品位移太大而造成拉动电源线31时,会由于制线扣1的夹持孔13 与电源线31形成摩擦固定,所以,座体2与电源连接器3的插接处不会产生位移,即不会使 座体2与电源连接器3产生分离,使其可保持良好的电性连接。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所述的座体2 —端凸设有导电片23, 而另一端以及二相邻侧上设置有可与电源连接器3成电性连接的复数插孔22,并在座体2 表面设置有复数制线扣1,且各制线扣1具有与座体2表面一体成形的基部11,而基部11 在远离座体2 —侧表面的另一侧端延伸弯折有夹持部12,且夹持部12与基部11形成有夹 持孔13,而夹持部12末端与基部11形成有开口处14,如此,当座体2的导电片23与电源 延长座4成电性连接后,电源延长座4的电源导线41为由靠近电源延长座4的制线扣1所设的开口处14压入夹持孔13内形成定位,而电源连接器3与座体2形成电性连接后,电源 连接器3所连接的电源线31,为由靠近电源连接器3的制线扣1所设的开口处14压入夹 持孔13内形成定位,此时,若使用者在使用电源线31所连接的电器用品(图中未示出)因 移动或不慎将电器用品位移太大而造成拉动电源线31时,由于制线扣1的夹持孔13与电 源线31形成摩擦固定,所以,只有座体2会带动电源线31以及电源导线41移动,而座体2 与电源连接器3以及电源延长座4可保持良好的电性连接,即不会使座体2与电源连接器 3产生分离。请参阅图7至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制线扣1是可在基部 11 二侧朝向远离夹持部12的另一侧分别延伸有夹持臂111,并在夹持臂111末端以固定元 件112锁固二夹持臂111,使座体2 —侧可套设在二夹持臂111之间,让固定元件112在锁 固二夹持臂111时,二夹持臂111可同时迫紧在座体2,让制线扣1定位于座体2上,如此, 当电源连接器3 —侧所凸设的插片32插入座体2的插孔22,使电源连接器3与座体2形成 电性连接后,使用者为将电源连接器3所连接的电源线31由开口处14压入夹持孔13内, 让电源线31和夹持孔13可凭借抵压所产生的摩擦力形成定位,使其可保持良好的电性连 接。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插接定位型制线扣,其特征在于在能够与电源连接器成电性连接的座体上设置有所述的制线扣,所述的制线扣具有与座体一体成形的基部,而基部在远离座体表面的另一侧端延伸弯折有夹持部,且夹持部与基部形成有可夹持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的夹持孔,而夹持部末端与基部形成有可供电源线进入夹持孔的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定位型制线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一端连接有延 长线,而另一端设置有可与电源连接器成电性连接的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接定位型制线扣,其特征在于:在能够与电源连接器成电性连接的座体上设置有所述的制线扣,所述的制线扣具有与座体一体成形的基部,而基部在远离座体表面的另一侧端延伸弯折有夹持部,且夹持部与基部形成有可夹持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的夹持孔,而夹持部末端与基部形成有可供电源线进入夹持孔的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诚
申请(专利权)人:北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