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C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390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iC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一种SiC器件,包括n型衬底、n型缓冲层、n型漂移区、第一p阱区、第二p阱区、第三p阱区、n+源区,p+接触区、栅氧化层、多晶硅栅、第一隔离介质、第二隔离介质、漏极欧姆接触层和漏电极;n型缓冲层外延在n型衬底的上表面且n型缓冲层的顶部外延有凸起,n型漂移区的底部开设有凹槽;n型漂移区的顶部依次覆盖有第一p阱区、第二p阱区、第三p阱区和n+源区。其有益效果是,n型缓冲层与n型漂移区的凸起与凹槽设计:增强了两者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学接触,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通过不同掺杂浓度的p阱区实现电场分布的优化,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sic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热导率高,临界雪崩击穿电场强度高,饱和载流子漂移速度大,热稳定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制造电力电子器件。以sic-mosfet、sic-jbs二极管为代表的sic电力电子器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并已实现了商品化,但由于栅氧化层可靠性问题、肖特基势垒降低问题的影响,sic-mosfet与sic-jbs二极管难以应用于极端环境。以sic-jfet、sic-bjt、sic-pin二极管以及sic晶闸管为代表的双极型器件,由于不存在栅氧化层可靠性问题的影响,具有更大的极端环境应用潜力,受到国防工业领域的青睐。

2、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113488560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光控sic高压器件,包括采用n型sic材料制作的衬底;衬底的上表面外延有n型缓冲层;在n型缓冲层上表面外延有n型漂移区;在n型漂移区上表面分别注入有p型结区和p型基区;在p型基区上表面注入有n型发射区;在p型结区与p型基区之间的n型漂移区上表面沉积有介质层;p型结区、p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n型缓冲层(2)、n型漂移区(3)、第一p阱区(4)、第二p阱区(5)、第三p阱区(6)、n+源区(7),p+接触区(8)、栅氧化层(9)、多晶硅栅(15)、第一隔离介质(16)、第二隔离介质(17)、漏极欧姆接触层(18)和漏电极(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缓冲层(2)与n型漂移区(3)的尺寸相同且通过凸起与凹槽互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阱区(4)的掺杂浓度大于第二p阱区(5)的掺杂浓度,所述第二p阱区(5)的掺杂浓度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n型缓冲层(2)、n型漂移区(3)、第一p阱区(4)、第二p阱区(5)、第三p阱区(6)、n+源区(7),p+接触区(8)、栅氧化层(9)、多晶硅栅(15)、第一隔离介质(16)、第二隔离介质(17)、漏极欧姆接触层(18)和漏电极(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缓冲层(2)与n型漂移区(3)的尺寸相同且通过凸起与凹槽互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阱区(4)的掺杂浓度大于第二p阱区(5)的掺杂浓度,所述第二p阱区(5)的掺杂浓度大于第三p阱区(6)的掺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阱区(4)、第二p阱区(5)、第三p阱区(6)和n+源区(7)的内腔中镶嵌有第一p+结区(20)与第二p+结区(21),所述第一p+结区(20)的水平截面呈部分空心形状,所述第二p+结区(21)的水平截面呈实心形状。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达硕王禹智李达煜曹晴李佰桐李奕德王焱李瑞雪于明炜李林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