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338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膨胀水壶以及与膨胀水壶连通的电池温度控制回路、空调制冷回路和电驱温度控制回路;与所述膨胀水壶出液口连接的第一支管与电池温度控制回路中的第一泵体进液口连通;与所述膨胀水壶出液口连接的第二支管与空调制冷回路中的第二泵体进液口连通;与所述膨胀水壶出液口连接的第三支管与电驱温度控制回路中的第三泵体进液口连通。其既能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加注、排气效果,也能够改善车辆运行状态补液、排气困难问题,还能降低不同温差循环回路热损失,结构简单,布置方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热管理系统同步迭代更新。热管理服务对象增加。结合新工质研发及运用,热管理系统方案变化巨大,冷媒侧偏向极简,水侧偏向复杂设计。热管理水侧循环由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水路循环发展到新能源的电池、电驱、空调冷暖循环等多水路系统。多独立循环水路均需要加注、排气、补液,以确保循环水路流量满足设计要求。

2、目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原理防冻液储液壶数量根据不同车型,冷却服务对象及种类不同,大致有单壶、双壶、多壶方案。其中单壶方案中,一般是将电池温度控制回路和壶串联运行,电驱温度控制回路和壶并联运行。电池温度控制回路、电驱温度控制回路循环工作时会在壶里面混液,两个回路中液体温度存在温差,存在热传递(简称漏热),影响各自回路换热性能,影响低压能耗。双壶、多壶方案中,电池、电驱等温度控制回路独立循环,各个回路分别一个壶进行独立加注、排气,无需策略介入,但双壶或多壶的布置,使得成本高,对布置空间要求较高,紧凑机舱布置相对困难,生产加注需双枪加注,对工艺设备要求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壶(10)以及与膨胀水壶(10)连通的电池温度控制回路(20)、空调制冷回路(30)和电驱温度控制回路(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10)与电池温度控制回路(20)、空调制冷回路(30)和/或电驱温度控制回路(40)之间连接有排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10)布置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最高点,以所述第一支管(101)作为膨胀水壶(10)与电池温度控制回路(20)之间的排气管,以所述第二支管(102)作为膨胀水壶(10)与空调制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壶(10)以及与膨胀水壶(10)连通的电池温度控制回路(20)、空调制冷回路(30)和电驱温度控制回路(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10)与电池温度控制回路(20)、空调制冷回路(30)和/或电驱温度控制回路(40)之间连接有排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10)布置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最高点,以所述第一支管(101)作为膨胀水壶(10)与电池温度控制回路(20)之间的排气管,以所述第二支管(102)作为膨胀水壶(10)与空调制冷回路(30)之间的排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101)和第二支管(102)的内径≥16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10)与电驱温度控制回路(40)之间连接有第四支管(104),所述第四支管(104)的出液口与膨胀水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波游典康华东苏岭马文彬刘月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