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204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导管、通体气囊;导管用于伸入至人体气管,导管一端与肺部通气气源连通;通体气囊沿导管两端方向将导管套设于通体气囊内,通体气囊内壁通过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连接部件与导管外侧壁固定,通体气囊靠近肺部通气气源一端通过气囊接头过渡段与导管外侧壁固定密封连接,气囊接头过渡段通过气囊接头与气体控制组件连通,气体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通体气囊内气压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体气囊型气管导管具有动态调节气囊压力、有效接触气管壁面、通用性强、防止感染和监测气压异常变化等好处,这些优点使得该导管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可靠和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气管导管主体为带有一定硬度的橡胶管、聚氯乙烯管或硅胶管,导管末端开口呈45°斜面,离末端开口一定距离,设有单向阀的气囊;当气囊充气后,能够填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防止导管移位;为保证导管能够顺利进入气管,导管必须具有一定硬度,因此在导管过程中,导管与气管壁会产生摩擦,可能导致患者的口腔、咽喉、鼻腔以及气管的黏膜出血和损伤;导管插入时也可能直接损伤气管壁,导致出血或气胸。如果医生操作不当,或者患者不配合,也有可能造成声带的损伤。声带损伤可能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

2、同时,由于导管对气道壁的持续压迫和刺激,长时间的气管导管可能导致气道狭窄或气管软化;气道狭窄可能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气管软化后会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较硬的导管也会引起喉部组织水肿,尤其是当导管过程不顺利或患者存在过敏反应时,喉头水肿会进一步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无法有效控制气囊充气量;过少的气囊充气及局部的气囊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肺部通气气源一端与所述通体气囊对应开口端设置有端面圆弧角,所述通体气囊壁厚为所述导管壁厚的1/4,所述导管壁厚为常规导管壁厚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间隔排列且垂直于所述导管及所述通体气囊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与导管外侧壁及所述通体气囊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肺部通气气源一端与所述通体气囊对应开口端设置有端面圆弧角,所述通体气囊壁厚为所述导管壁厚的1/4,所述导管壁厚为常规导管壁厚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间隔排列且垂直于所述导管及所述通体气囊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与导管外侧壁及所述通体气囊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通体气囊、连接柱均由硅胶材料采用增材制造技术一体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体自动调压气囊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接头过渡段为u型连接管,所述u型连接管一侧壁与所述导管侧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鹏徐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