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121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肢体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包括呈垂直朝向上半躯的转臂部以及在转臂部内、外分别切换收拢和展开状态的支撑部;转臂部包括旋转筒、与旋转筒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其轴向呈夹角变化的转杆、套设于转杆末端的握持组以及与旋转筒同轴连接的托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一对主撑杆和一对副撑杆拉出转臂部而共同形成高度调节的支撑状态,接着通过抓住握持组带动转杆围绕托筒做圆周运动,而训练前臂;此外,抓住握持组展开转杆与旋转筒中心轴的夹角而获得逐渐增大的前壁旋转范围;又能借助弹簧对转杆的反弹力而得到力量上的训练,此装备节省空间,便于携带使用,且满足前臂的多种功能的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肢体康复设备,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


技术介绍

1、前臂旋转训练结合了功能性活动训练、肌肉强化练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多种手段。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改善前臂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还能够提高整个上肢的功能和稳定性。在进行前臂旋转训练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强度,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加重损伤。前臂旋转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和健身方法,主要通过肘关节的屈伸、旋转、后仰、前屈等动作来锻炼前臂的肌肉力量,从而改善上肢的活动范围,并增强上肢的控制能力。为了满足前臂训练的各种动作的完成,还能便于更换场景进行定时训练,因此设计同时满足以上多功能训练的前臂旋转训练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包括呈垂直朝向上半躯的转臂部以及在转臂部内、外分别切换收拢和展开状态的支撑部;所述转臂部包括旋转筒、与旋转筒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其轴向呈夹角变化的转杆、套设于转杆末端的握持组以及与旋转筒同轴连接的托筒;所述旋转筒的内部套设有一对弹板及其二者之间的弹簧,所述转杆的转动连接端呈倾斜设有压杆,且其夹角大于90度,所述压杆与位于旋转筒外端口处的弹板接触;所述托筒的中心轴上开设有贯穿其后端的方槽;

3、所述支撑部整体与方槽套设配合,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方槽滑动套接的撑块、与撑块朝外端转动连接的一对主撑杆以及与一对主撑杆末端转动连接的定杆组;所述托筒的后端内部嵌设有用于抵住主撑杆的抵杆,所述定杆组包括与两个主撑杆末端铰接并卡接的一对副撑杆、与一对副撑杆上端转动连接的铰接块以及嵌设于副撑杆上端并与铰接块限位卡接的定杆块,所述定杆块的内端设置有折叠弹片;

4、一对展开的所述主撑杆底部滑动卡接有撑板。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筒的前端设有转孔,所述托筒的前端侧壁开设有与转孔相连通的插孔,所述旋转筒的后端同轴设有转套,所述转套与转孔相适配套接并旋转,所述插孔内插接有销钉且销钉的内端延伸至转套外侧面开设的环形沟槽内。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筒的前端外侧面设有与转杆卡接的夹环,所述夹环的开口处开设有与旋转筒内部相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与压杆滑动卡接。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持组包括呈圆环状的固定套与固定套相适配套接并旋转的握套;所述转杆的前端两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套底部对称设有与两个卡槽对应卡接的卡块。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套的外侧面开设有环槽,所述固定套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插接有销钉且销钉与环槽卡接滑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槽的前端与转孔相连通,且方槽的外接圆直径小于转孔的直径,所述方槽的两侧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不贯穿托筒的后端,所述撑块的两侧设有与限位槽卡接的凸筋。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筒的后端且位于方槽下方开设有凹槽,所述抵杆与凹槽插接滑动;所述托筒的外侧且位于凹槽的横向两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侧面开设有与凹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抵杆置于凹槽内的一端侧壁插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两端伸出凸台外部并螺纹连接螺帽。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撑杆的厚度与撑块厚度的一半相同,所述主撑杆的一端半侧设有套环,且套环与撑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主撑杆的中部开设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杆槽,所述副撑杆与杆槽相适配卡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撑杆的一端两侧对称设有凸环,所述副撑杆一端的中部开设有扁槽,所述铰接块为圆角长方体结构,且其两端圆心轴的间距与副撑杆的厚度相等,所述铰接块的两端与两对凸环转动连接;所述铰接块的两端圆弧面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锥形槽,所述定杆块一端与扁槽插接,且其另一端与锥形槽对应插接;所述副撑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扁槽内端相连通的腰型孔,所述定杆块的内端侧壁插接有短轴,且短轴两端与腰型孔插接并凸出设置。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板由一对前宽后窄的平板铰接而成,所述平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带槽,所述平板的顶面且靠近铰接处设有夹板,所述夹板的顶面内侧设有卡条,所述主撑杆朝外端的外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卡条卡接,且定位槽的顶面呈倾斜开口设置,一对主撑杆的两个定位槽的倾斜开口呈相交指向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5、1、该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通过设置的转臂部和支撑部组合结构,利用一对主撑杆和一对副撑杆拉出转臂部而共同形成高度调节的支撑状态,接着通过抓住握持组带动转杆围绕托筒做圆周运动,而训练前臂;此外,抓住握持组展开转杆与旋转筒中心轴的夹角而获得逐渐增大的前壁旋转范围;又能借助弹簧对转杆的反弹力而得到力量上的训练,使得前壁在旋转方向、范围和力度均可调整,进而前壁获得屈伸、旋转、后仰的多功能前臂训练,此装备节省空间,便于携带使用,且满足前臂的多种功能的训练。

16、2、该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通过设置的握持组,抓握住握杆带动固定套和转杆旋转,同时在转杆做圆周运动时,固定套在不同的位置时,握套由于能旋转而始终保持被抓握状态,避免手腕扭转,从而使得前臂只做圆周运动而不发生扭转情况,即便于前臂以肘关节为圆心而舒适旋转训练,符合手臂运动的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垂直朝向上半躯的转臂部(100)以及在转臂部(100)内、外分别切换收拢和展开状态的支撑部(200);所述转臂部(100)包括旋转筒(110)、与旋转筒(110)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其轴向呈夹角变化的转杆(120)、套设于转杆(120)末端的握持组(130)以及与旋转筒(110)同轴连接的托筒(140);所述旋转筒(110)的内部套设有一对弹板(111)及其二者之间的弹簧(112),所述转杆(120)的转动连接端呈倾斜设有压杆(121),且其夹角大于90度,所述压杆(121)与位于旋转筒(110)外端口处的弹板(111)接触;所述托筒(140)的中心轴上开设有贯穿其后端的方槽(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筒(140)的前端设有转孔(141),所述托筒(140)的前端侧壁开设有与转孔(141)相连通的插孔(1411),所述旋转筒(110)的后端同轴设有转套(1101),所述转套(1101)与转孔(141)相适配套接并旋转,所述插孔(1411)内插接有销钉且销钉的内端延伸至转套(1101)外侧面开设的环形沟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110)的前端外侧面设有与转杆(120)卡接的夹环(1102),所述夹环(1102)的开口处开设有与旋转筒(110)内部相连通的通槽(1103),所述通槽(1103)与压杆(121)滑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130)包括呈圆环状的固定套(131)与固定套(131)相适配套接并旋转的握套(132);所述转杆(120)的前端两侧壁开设有卡槽(122),所述固定套(131)底部对称设有与两个卡槽(122)对应卡接的卡块(1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套(132)的外侧面开设有环槽(1321),所述固定套(131)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穿孔(1312),所述穿孔(1312)内插接有销钉且销钉与环槽(1321)卡接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142)的前端与转孔(141)相连通,且方槽(142)的外接圆直径小于转孔(141)的直径,所述方槽(142)的两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421),且限位槽(1421)不贯穿托筒(140)的后端,所述撑块(230)的两侧设有与限位槽(1421)卡接的凸筋(2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筒(140)的后端且位于方槽(142)下方开设有凹槽(143),所述抵杆(150)与凹槽(143)插接滑动;所述托筒(140)的外侧且位于凹槽(143)的横向两侧设有凸台(144),所述凸台(144)的侧面开设有与凹槽(143)相连通的滑槽(1431);所述抵杆(150)置于凹槽(143)内的一端侧壁插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两端伸出凸台(144)外部并螺纹连接螺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杆(210)的厚度与撑块(230)厚度的一半相同,所述主撑杆(210)的一端半侧设有套环(211),且套环(211)与撑块(23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主撑杆(210)的中部开设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杆槽(212),所述副撑杆(221)与杆槽(212)相适配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撑杆(221)的一端两侧对称设有凸环(2211),所述副撑杆(221)一端的中部开设有扁槽(2212),所述铰接块(222)为圆角长方体结构,且其两端圆心轴的间距与副撑杆(221)的厚度相等,所述铰接块(222)的两端与两对凸环(2211)转动连接;所述铰接块(222)的两端圆弧面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锥形槽(2221),所述定杆块(223)一端与扁槽(2212)插接,且其另一端与锥形槽(2221)对应插接;所述副撑杆(221)的侧壁开设有与扁槽(2212)内端相连通的腰型孔(2213),所述定杆块(223)的内端侧壁插接有短轴,且短轴两端与腰型孔(2213)插接并凸出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300)由一对前宽后窄的平板铰接而成,所述平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带槽(301),所述平板的顶面且靠近铰接处设有夹板(310),所述夹板(310)的顶面内侧设有卡条(311),所述主撑杆(210)朝外端的外侧面开设有定位槽(213),所述定位槽(213)与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垂直朝向上半躯的转臂部(100)以及在转臂部(100)内、外分别切换收拢和展开状态的支撑部(200);所述转臂部(100)包括旋转筒(110)、与旋转筒(110)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其轴向呈夹角变化的转杆(120)、套设于转杆(120)末端的握持组(130)以及与旋转筒(110)同轴连接的托筒(140);所述旋转筒(110)的内部套设有一对弹板(111)及其二者之间的弹簧(112),所述转杆(120)的转动连接端呈倾斜设有压杆(121),且其夹角大于90度,所述压杆(121)与位于旋转筒(110)外端口处的弹板(111)接触;所述托筒(140)的中心轴上开设有贯穿其后端的方槽(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筒(140)的前端设有转孔(141),所述托筒(140)的前端侧壁开设有与转孔(141)相连通的插孔(1411),所述旋转筒(110)的后端同轴设有转套(1101),所述转套(1101)与转孔(141)相适配套接并旋转,所述插孔(1411)内插接有销钉且销钉的内端延伸至转套(1101)外侧面开设的环形沟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110)的前端外侧面设有与转杆(120)卡接的夹环(1102),所述夹环(1102)的开口处开设有与旋转筒(110)内部相连通的通槽(1103),所述通槽(1103)与压杆(121)滑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130)包括呈圆环状的固定套(131)与固定套(131)相适配套接并旋转的握套(132);所述转杆(120)的前端两侧壁开设有卡槽(122),所述固定套(131)底部对称设有与两个卡槽(122)对应卡接的卡块(1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套(132)的外侧面开设有环槽(1321),所述固定套(131)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穿孔(1312),所述穿孔(1312)内插接有销钉且销钉与环槽(1321)卡接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前臂旋转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142)的前端与转孔(141)相连通,且方槽(142)的外接圆直径小于转孔(141)的直径,所述方槽(142)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李莹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