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esd用剥离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esd用带有注射针的多功能套切剥离器。
技术介绍
1、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通过内镜来微创切除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技术。该技术能利用各种电刀对>2cm的病变(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进行黏膜下剥离,可实现病灶的完整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针对符合适应症的早期癌症,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针对巨大的平坦息肉,esd可以实现一次完整的病变切除。esd较emr可以获得更高的完整切除率以及更低的切除后复发率。esd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2、目前esd需要使用多种器械,如使用esd剥离病变时必须使用的器械有电切刀,注射针等。因此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频繁更换器械,增加了手术时长,同时造成术者反复更换器械的操作不便。电刀剥离过程较为费时费力,目前有改良的esd技术,又称简易esd,指用电刀在病变周围剥离到一定程度后,使用圈套器套住病变基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SD用带有注射针的多功能套切剥离器,包括中空的外管(1),所述外管(1)的一侧端部通过旋转接头(12)转动连接有把手部(15),所述把手部(1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与内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管(2)的另一端可滑动延伸出外管(1)的另一侧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4)上设有电极底座(13),所述电极底座(13)上的电极接头通过两根平行且贯穿内管(2)的导线连接,且导线延伸出内管(2)的部分连通并形成椭圆形的圈套器(3),所述电极接头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圈套器(3)远离内管(2)的一侧端部设有圆柱形膨大前端(4),所述电极接头和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sd用带有注射针的多功能套切剥离器,包括中空的外管(1),所述外管(1)的一侧端部通过旋转接头(12)转动连接有把手部(15),所述把手部(1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与内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管(2)的另一端可滑动延伸出外管(1)的另一侧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4)上设有电极底座(13),所述电极底座(13)上的电极接头通过两根平行且贯穿内管(2)的导线连接,且导线延伸出内管(2)的部分连通并形成椭圆形的圈套器(3),所述电极接头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圈套器(3)远离内管(2)的一侧端部设有圆柱形膨大前端(4),所述电极接头和两根导线形成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sd用带有注射针的多功能套切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包括套接的第一针筒(7)和第二针筒(9),所述第一针筒(7)的一端与注射针管道(6)的一端连通,第一针筒(7)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针筒(9)的一端外,还包括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设置在注射通道(18)外且一端与靠近第二针筒(9)一侧的第一针筒(7)内壁连接,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针筒(7)内的注射通道(18)外壁中心处连接,所述第一针筒(7)外设有针筒卡槽(8),所述第二针筒(9)外远离第一针筒(7)的一端表面设有7字型的针筒卡扣(10),所述针筒卡扣(10)上带有若干个均布的锯齿,所述锯齿可卡接在针筒卡槽(8)上,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17)处于原始状态,所述针筒卡扣(10)与针筒卡槽(8)分离;注射时,所述弹性件(17)处于拉伸状态,所述针筒卡扣(10)的锯齿卡接在针筒卡槽(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esd用带有注射针的多功能套切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卡槽(8)包括两个平行的长方形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彦,王弘利,孙晨浩,张延顺,崔希威,赵宇萌,曲波,崔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