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以及定位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中,ct引导经皮穿刺介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消融、经皮活检、瘤内注射、粒子植入等都需要在ct的引导下进行。传统ct引导大体分为两个步骤:先行ct扫描病变的最大断层层面,然后通过该层面上的体表穿刺点和靶点的连线确定进针的角度与深度。但实际操作中,为了穿刺路径能够避开肋骨、血管、神经等重要部位,体表穿刺点往往是不在最大断层层面上的。这就需要在作为二维平面的最大断层层面之外引入第三个维度,该维度的方向为人体的头足方向也即ct扫描的行进路径方向。基于此,至少需要确定两个角度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该两个角度一个是体表穿刺点和靶点的连线与靶点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另一个是体表穿刺点和靶点的连线与靶点所在的最大断层层面的夹角,靶点所在的水平面与靶点所在的最大断层层面相互垂直。如今,融入3d技术的ct扫描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确定出需要的角度,但现有的辅助穿刺的导向器却很难做到将穿刺针精确调整至所需角度并使其固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布针板(10)和针体固定板(20),所述布针板(10)上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布针凹槽(101),所述针体固定板(20)与所述布针板(10)耦合以封闭所述布针凹槽(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针板(10)上设置有安装孔(104),所述安装孔(10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布针凹槽(101)的延伸方向,所述针体固定板(20)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04)相适配的安装柱(204),所述针体固定板(20)与所述布针板(10)可旋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布针板(10)和针体固定板(20),所述布针板(10)上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布针凹槽(101),所述针体固定板(20)与所述布针板(10)耦合以封闭所述布针凹槽(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针板(10)上设置有安装孔(104),所述安装孔(10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布针凹槽(101)的延伸方向,所述针体固定板(20)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04)相适配的安装柱(204),所述针体固定板(20)与所述布针板(10)可旋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针板(10)内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间距的第一插槽(102),多个所述第一插槽(102)将所述布针板(10)分隔为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多个等间距的布针部(103),每个所述布针部(103)上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间距的所述布针凹槽(101),所述布针凹槽(10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插槽(1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引导限位结构(30),所述引导限位结构(30)用于引导所述布针板(10)与所述针体固定板(20)的插装,并限制所述布针板(10)与所述针体固定板(20)在垂直于插装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ct引导穿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限位结构(30)包括引导凹槽(301)和引导凸缘(302),所述引导凹槽(301)沿所述插装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引导凸缘(302)沿所述插装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引导凹槽(301)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