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952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3
本技术公开的生物仪器移门包括门板和机架,机架的外侧安装有外壳、内侧安装有驱动机构、前侧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包括上下设置并相通的直线槽和弧形槽,弧形槽自上而下弯向机架的内侧,门板的背面固定有向后伸的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有滚轮,滚轮可移动地安装在导向槽内,外壳的前侧设有与门板的大小相适配的容置孔,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门板沿导向槽上下移动。优点是:所需的操作空间小,尤其门板关闭后,门板嵌入容置孔内,不占用外壳的外围空间,可有效减小仪器的占用空间,提高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且门板对仪器的密封性好,同时满足仪器的美观需求;能够实现自动化开启和关闭,大幅减轻操作者的压力,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安全性及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仪器移门


技术介绍

1、当前的生物仪器往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仪器功能越来越多,仪器的体积也及占用的实验室空间也越来越大,而实验室空间本身寸土寸金,空间有限,无法实现无限制拓展。另一方面,生物仪器往往需要密封,一般需要负压或者对应的正压要求,最低也会要求形成完整的封闭性,因此需要移门结构实现实验人员与仪器内部的交互。

2、目前生物仪器最常使用的移门结构是翻盖式,往左翻盖或者往上翻盖,常规的翻盖式移门结构需要在仪器的前方预留足够的翻盖门的旋转空间;也有的仪器门采用连杆结构,需要对门进行外拉操作,再沿指定轨迹向上移动,同样需要预留一定的操作空间;还有的仪器使用上滑式移门,移门通过上下直线运动轨迹实现开启和关闭,但该结构对仪器密封性及外观具有一定影响,门板较重,且移门关闭后,移门的顶部须与仪器的顶部对齐,总体结构不紧凑,外观也不美观。上述移门结构一般需进行手动操作,对于大型设备,若无充分的结构优化,需要一定的力气去操作,对于个子不高、力气不大的实验人员也是一种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能够实现自动开关门的生物仪器移门。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包括门板和机架,所述的机架的外侧安装有外壳,所述的机架的内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的机架的前侧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包括上下设置并相通的直线槽和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自上而下弯向所述的机架的内侧,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固定有向后伸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上安装有滚轮,所述的滚轮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导向槽内,所述的外壳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的门板的大小相适配的容置孔,所述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直线槽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的门板开启到位;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弧形槽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的门板关闭到位并嵌入所述的容置孔内。

3、本技术生物仪器移门通过设计由直线槽和弧形槽组成的导向槽作为门板的运动轨迹,在自动化开启和关闭门板时,所需的操作空间小,尤其门板关闭后,门板嵌入容置孔内,不占用外壳的外围空间,可有效减小生物仪器的占用空间,提高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且门板对生物仪器的密封性好,同时满足生物仪器的美观需求。本技术生物仪器移门能够实现自动化开启和关闭,大幅减轻操作者的压力,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安全性及便捷性。

4、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同步带轮、两个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两条第二同步带、传动轴、两组惰轮组件,所述的电机水平安装所述的机架的上侧,所述的机架的上侧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轴承,所述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的轴承内,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三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的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的两组惰轮组件对称安装在所述的机架的下侧,所述的第一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三同步带轮上,每条所述的第二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设在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和一组所述的惰轮组件的惰轮上,所述的第二同步带上固定有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经导向机构与所述的门板相连,所述的导向机构对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导向槽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5、作为优,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门板背面的两个导向单元,每个所述的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连接件、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导轨沿所述的门板的高度方向固定于所述的门板的背面,所述的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上,所述的第一滑块经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导轨固定于所述的连接杆,所述的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固定于一固定块。上述导向机构可使门板的移动更为平稳、可靠。

6、作为优选,每块所述的固定块上连接有一组辅助驱动组件,每组所述的辅助驱动组件包括平衡器、钢丝绳和若干轨道轮,所述的平衡器和所述的若干轨道轮分别固定于所述的机架的上侧,所述的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的平衡器相连,所述的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的若干轨道轮与一块所述的固定块相连。平衡器的拉力可以通过固定块间距作用于门板,抵消门板的部分重力,实现动态平衡,从而可采用较小的电机,电机输出较小的扭矩即可实现门板的开启和关闭,在进一步节省空间并节能的同时,可提高门板开启和关闭动作的可靠性。

7、作为优选,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安装有若干组限位光耦,每组所述的限位光耦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一个正限位光耦和一个负限位光耦,每组所述的限位光耦中的正限位光耦和负限位光耦均由安装在所述的连接件上的光耦挡片触发,以检测所述的门板是否开启到位和关闭到位。

8、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架的前侧的底部左右对称安装有安全光栅,所述的安全光栅与所述的容置孔的底部位置相对,所述的安全光栅用于检测是否有异物阻挡所述的门板的关门路径。在安全光栅的最低感应高度(例如12mm)以内,若安全光栅感应到有异物阻挡关门路径,则发出对应的警报,从而门板停止关闭,避免夹手或其他异物被门板夹住的风险,确保安全。

9、作为优选,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防护板,所述的两块防护板分别罩设在两道所述的第一导轨的外侧。防护板能够有效遮挡并防护相关内部结构,避免因异物进入内部而导致的移门故障发生。

10、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槽的数量为一道或多道,多道所述的弧形槽上下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的直线槽相通,所述的滚轮的数量与所述的弧形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的门板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每个所述的滚轮位于一道所述的弧形槽内。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直线槽的宽度与所述的弧形槽的宽度相同但深度不同,将所述的直线槽的宽度和所述的弧形槽的宽度分别记为a,将所述的滚轮的外直径记为d,将所述的直线槽的深度记为b,将所述的弧形槽的深度记为c,则满足:a=d+(0.1~0.6)mm,b≥c。以保证滚轮在直线槽和弧形槽间的衔接顺滑,避免出现晃动等现象。

12、作为优选,所述的门板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门板的背面的四周固定有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所述的横向加强板和所述的纵向加强板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用于组装固定密封条;所述的机架为由型材搭接而成或由钣金折弯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生物仪器移门在自动化开启和关闭门板时,所需的操作空间小,尤其门板关闭后,门板嵌入容置孔内,不占用外壳的外围空间,可有效减小生物仪器的占用空间,提高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且门板对生物仪器的密封性好,同时满足生物仪器的美观需求。本技术生物仪器移门能够实现自动化开启和关闭,大幅减轻操作者的压力,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安全性及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和机架,所述的机架的外侧安装有外壳,所述的机架的内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的机架的前侧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包括上下设置并相通的直线槽和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自上而下弯向所述的机架的内侧,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固定有向后伸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上安装有滚轮,所述的滚轮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导向槽内,所述的外壳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的门板的大小相适配的容置孔,所述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直线槽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的门板开启到位;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弧形槽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的门板关闭到位并嵌入所述的容置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同步带轮、两个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两条第二同步带、传动轴、两组惰轮组件,所述的电机水平安装所述的机架的上侧,所述的机架的上侧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轴承,所述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的轴承内,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三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的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的两组惰轮组件对称安装在所述的机架的下侧,所述的第一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三同步带轮上,每条所述的第二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设在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和一组所述的惰轮组件的惰轮上,所述的第二同步带上固定有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经导向机构与所述的门板相连,所述的导向机构对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导向槽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门板背面的两个导向单元,每个所述的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连接件、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导轨沿所述的门板的高度方向固定于所述的门板的背面,所述的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上,所述的第一滑块经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导轨固定于所述的连接杆,所述的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固定于一固定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的固定块上连接有一组辅助驱动组件,每组所述的辅助驱动组件包括平衡器、钢丝绳和若干轨道轮,所述的平衡器和所述的若干轨道轮分别固定于所述的机架的上侧,所述的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的平衡器相连,所述的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的若干轨道轮与一块所述的固定块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安装有若干组限位光耦,每组所述的限位光耦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一个正限位光耦和一个负限位光耦,每组所述的限位光耦中的正限位光耦和负限位光耦均由安装在所述的连接件上的光耦挡片触发,以检测所述的门板是否开启到位和关闭到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的前侧的底部左右对称安装有安全光栅,所述的安全光栅与所述的容置孔的底部位置相对,所述的安全光栅用于检测是否有异物阻挡所述的门板的关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防护板,所述的两块防护板分别罩设在两道所述的第一导轨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槽的数量为一道或多道,多道所述的弧形槽上下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的直线槽相通,所述的滚轮的数量与所述的弧形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的门板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每个所述的滚轮位于一道所述的弧形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槽的宽度与所述的弧形槽的宽度相同但深度不同,将所述的直线槽的宽度和所述的弧形槽的宽度分别记为a,将所述的滚轮的外直径记为D,将所述的直线槽的深度记为b,将所述的弧形槽的深度记为c,则满足:a=D+(0.1~0.6)mm,b≥c。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板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门板的背面的四周固定有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所述的横向加强板和所述的纵向加强板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用于组装固定密封条;所述的机架为由型材搭接而成或由钣金折弯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和机架,所述的机架的外侧安装有外壳,所述的机架的内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的机架的前侧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包括上下设置并相通的直线槽和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自上而下弯向所述的机架的内侧,所述的门板的背面固定有向后伸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上安装有滚轮,所述的滚轮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导向槽内,所述的外壳的前侧设有与所述的门板的大小相适配的容置孔,所述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直线槽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的门板开启到位;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弧形槽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的门板关闭到位并嵌入所述的容置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同步带轮、两个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两条第二同步带、传动轴、两组惰轮组件,所述的电机水平安装所述的机架的上侧,所述的机架的上侧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轴承,所述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的轴承内,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三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的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的两组惰轮组件对称安装在所述的机架的下侧,所述的第一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三同步带轮上,每条所述的第二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设在一个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和一组所述的惰轮组件的惰轮上,所述的第二同步带上固定有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经导向机构与所述的门板相连,所述的导向机构对所述的门板沿所述的导向槽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仪器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门板背面的两个导向单元,每个所述的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连接件、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导轨沿所述的门板的高度方向固定于所述的门板的背面,所述的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上,所述的第一滑块经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导轨固定于所述的连接杆,所述的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固定于一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孔晋王小伟寿淼钧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