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及预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873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及预混方法,涉及无水炮泥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混合箱,混合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框,且混合箱上端外表面与进料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料口,进料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阻挡框;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设置破碎组件与连接组件相互配合,在利用电机驱动转动杆带动破碎刀片转动并对进入进料框内部的原料进行破碎的基础上,使支撑杆在随转动杆正反转动的同时,反复推动过滤框与阻挡框,当支撑杆与过滤框以及阻挡框均不接触时,过滤框与阻挡框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反复弹性抖动,从而能够辅助进料斗内部的原料进入进料框内部,避免进料斗与过滤框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水炮泥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及预混方法


技术介绍

1、无水泡泥是指采用焦油、树脂等作为黏结剂,并使用刚玉、铝矾土、黏土、碳化硅及焦粉等为原料制作的泡泥。

2、在无水泡泥的生产过程中,混料和压料是至关重要的操作之一,混料时,将所需的粉料向加工箱内投放、混合,部分粉料虽然经过预破碎,但是在运输与传送的过程中仍易吸潮结块,若直接导入加工箱的内部进行混合,也将出现混合不均匀、不充分并伴随结块现象而影响均混处理,此外还容易导致进料口产生堵塞情形;

3、而在粉料进入加工箱的内部后,需要将油料与混料充分混合,传统的电机搅拌方式与搅拌方向单一,不能够使油料与粉料均匀混合,易导致混合后的材料产生结团现象,同时料团内可能包裹一些聚集颗粒并产生夹生料,使泥料粒度粗细不均且不易压碎,致使泡泥的可塑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及预混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技术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包括混合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框(2),且混合箱(1)上端外表面与进料框(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框(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阻挡框(3),且阻挡框(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所述进料斗(4)与阻挡框(3)、进料框(2)均相通,所述混合箱(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阻挡框(3)与进料框(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7)包括电机(701)、转动杆(702)、破碎刀片(703)以及支撑杆(704);所述进料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包括混合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框(2),且混合箱(1)上端外表面与进料框(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框(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阻挡框(3),且阻挡框(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所述进料斗(4)与阻挡框(3)、进料框(2)均相通,所述混合箱(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阻挡框(3)与进料框(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7)包括电机(701)、转动杆(702)、破碎刀片(703)以及支撑杆(704);所述进料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机(701),且电机(701)的输出端贯穿至进料框(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02),且转动杆(702)的外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破碎刀片(703),所述转动杆(702)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04),自然状态下,支撑杆(704)的长度大于阻挡框(3)内表面的顶部与转动杆(702)外表面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块(601)以及活动杆(602);所述过滤框(5)的内表面呈弧形,自然状态下,支撑杆(704)的长度大于过滤框(5)内表面的底端与转动杆(702)外表面的垂直距离,所述过滤框(5)的两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01),且连接块(60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602),所述活动杆(602)的一端与连接块(60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至混合箱(1)的外部并与阻挡框(3)固定连接,且活动杆(602)与混合箱(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无水炮泥生产用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框(2)的两端外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603),且限位槽(6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04),所述限位柱(60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05),且限位柱(604)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一(606),且弹簧一(606)的一端与限位块(605)固定连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凌恺郑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环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