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791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6: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属于水轮机反馈杆技术领域。该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包括前油箱,所述前油箱一端安装有轴套,且其另一端转动贯穿有内操作油管,所述内操作油管一端连接有转换轴承,所述转换轴承一端连接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一端连接有滑动贯穿所述轴套的反馈杆。通过在反馈杆与转换轴承之间设置万向轴承,从而在转换轴承摆动时,万向轴承的直杆跟随转换轴承摆动,使万向轴承进行角度变化,进而实现经过万向轴承吸收转换轴承的摆动,从而可避免连接螺栓出现疲劳断裂的情况,同时万向轴承安装结构简便,便于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轮机反馈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


技术介绍

1、水电站转轮桨叶开度反馈机构,作为机组开停机极为重要的执行机构。它是由反馈杆、转换轴承、操作油管组成的。反馈杆是反馈桨叶开度的最终连接机构,它是通过4颗m6的螺栓与转换轴承的轴承盖相连接,转换轴承安装在受油器的内操作油管端部,操作油管与受油器a瓦(第一个轴承)的间隙为0.15-0.25mm,当机组水头和负荷发生变化时,届时转换轴承由于旋转产生的离心导致摆度随之变化,而转换轴承内圈随大轴进行旋转的同时又随桨叶开关作直线位移。反馈杆是通过转换轴承上的轴承结构实现了随转换轴承作直线位移而不随其作旋转,从而实现了桨叶开度的反馈传递功能。由于转换轴承在旋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摆度并通过轴承传递给反馈杆,而反馈杆前端是由前油箱盖的内的轴套支撑,其与反馈杆的间隙最小为0.02mm最大为0.086mm,而转换轴承处在随大轴旋转时产生的摆度最大可达0.96mm,远大于轴套与反馈杆之间的间隙导致反馈杆在轴套处产生憋劲,致使反馈杆与转换轴承的连接螺栓疲劳断裂,最终机组调速失效,为此我们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油箱(10),所述前油箱(10)一端安装有轴套(20),且其另一端转动贯穿有内操作油管(30),所述内操作油管(30)一端连接有转换轴承(40),所述转换轴承(40)一端连接有万向轴承(50),所述万向轴承(50)一端连接有滑动贯穿所述轴套(20)的反馈杆(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承(50)包括两个关节轴承(510),两个所述关节轴承(510)相互连接设置,且一个所述关节轴承(510)与所述反馈杆(60)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关节轴承(510)与所述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油箱(10),所述前油箱(10)一端安装有轴套(20),且其另一端转动贯穿有内操作油管(30),所述内操作油管(30)一端连接有转换轴承(40),所述转换轴承(40)一端连接有万向轴承(50),所述万向轴承(50)一端连接有滑动贯穿所述轴套(20)的反馈杆(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转轮受油器桨叶万向反馈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承(50)包括两个关节轴承(510),两个所述关节轴承(510)相互连接设置,且一个所述关节轴承(510)与所述反馈杆(60)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关节轴承(510)与所述转换轴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龙何能镇陈海全杨启东陈国青陶克旺王政鼓覃江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广投桥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