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791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6:52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包括工作阀体部和清洗阀体部,清洗阀体部包括清洗阀体、双层流道管和动阀片;清洗阀体上设有排污口和用于与所述工作阀体部连通的第一阀体连通口;清洗阀体的内部具有同轴布置且相互隔开的安装腔和流道切换腔,流道切换腔包括中心排污腔室和呈圆周均布的反洗腔室、再生腔室和正洗腔室;动阀片上具有中心凹槽和呈圆周依次布置的进水通孔、导通盲槽、第一盲槽和第二盲槽;双层流道管上设有吸盐口,内具有相互隔开的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第四管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过水性能优异、水处理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阀门,涉及一种双阀体软化控制阀


技术介绍

1、现在的工业或民用水处理系统经常用到多功能控制阀,特别是软化水处理领域,已普遍使用多功能软化阀进行水流道的切换,实现运行制水、反洗、吸盐/慢洗、向盐箱补水、正洗等功能。

2、现有技术中有采用一体式阀体的软化水处理阀,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84519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水处理多功能软化阀,其包括阀体、动阀片和驱动装置,内腔室包括中心排水腔和沿中心排水腔周向分布的呈扇环状的工作腔、反洗腔、再生腔、盲腔和正洗腔,通过动阀片在内腔室上方转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工作、反洗、再生和正洗功能。

3、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分体式阀体的软化水处理阀,如申请公开号为cn11709097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水处理多功能软化阀,其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动阀片和驱动装置,上阀体内设进水腔、出水腔和排污腔,下阀体上设有中心盲孔和沿中心盲孔的圆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工位腔、第二工位腔、第三盲腔、第四盲腔、第五工位腔、第六工位腔、第七工位腔、第八盲腔和第九工位腔,通过动阀片在上阀体与下阀体之间转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工作阀体部和清洗阀体部,所述清洗阀体部包括清洗阀体、双层流道管和动阀片;所述清洗阀体上设有排污口和用于与所述工作阀体部连通的第一阀体连通口;清洗阀体的内部具有同轴布置且相互隔开的安装腔和流道切换腔,流道切换腔包括与排污口连通的中心排污腔室和沿中心排污腔室的圆周方向布置并相互隔开的反洗腔室、再生腔室和正洗腔室,反洗腔室、再生腔室和正洗腔室的水平截面均为圆心角为120°的扇环;所述再生腔室的顶部设有遮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切换腔的顶部密封装配有第一定阀片,所述动阀片位于第一定阀片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工作阀体部和清洗阀体部,所述清洗阀体部包括清洗阀体、双层流道管和动阀片;所述清洗阀体上设有排污口和用于与所述工作阀体部连通的第一阀体连通口;清洗阀体的内部具有同轴布置且相互隔开的安装腔和流道切换腔,流道切换腔包括与排污口连通的中心排污腔室和沿中心排污腔室的圆周方向布置并相互隔开的反洗腔室、再生腔室和正洗腔室,反洗腔室、再生腔室和正洗腔室的水平截面均为圆心角为120°的扇环;所述再生腔室的顶部设有遮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切换腔的顶部密封装配有第一定阀片,所述动阀片位于第一定阀片的上方,并与第一定阀片密封配合;第一定阀片设有中心通孔和绕中心通孔的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阀片盲板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与反洗腔室和正洗腔室上下对应并连通,阀片盲板形成所述遮挡部,第二通孔与再生腔室上下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槽、第二盲槽、第二通孔和阀片盲板的水平截面面积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盐口设有两个,所述第二管腔和第四管腔内分别设有与两个吸盐口对应连通的射流器,每个射流器的入口和每个吸盐口处均设有止回阀,两个射流器的入口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体软化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与中心排污腔室之间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依次穿过安装腔、反洗腔室和中心排污腔室的腔壁。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康润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