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要涉及液流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流电池水迁移量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1、全钒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vrfb)的安全性、可靠性、循环寿命等性能优异,在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其他液流电池技术,钒电池由于正、负极电解质溶液采用的是种类相同,仅是价态不同的钒离子(正极是v4+和v5+,负极是v2+和v3+)作为电解质活性物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正、负极电解质活性物质的污染。但是,在电池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质子膜正负极的水分子、钒离子会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透过膜进行跨膜传输,从而造成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体积和价态的失衡。除此之外,钒电池充电达到一定程度,负极﹢2价的钒离子浓度较高会与电解液的氢离子发生析氢反应,反应式如下所示:
2、v2++h+→v3++h2↑。
3、钒离子的跨膜传输和负极发生的析氢反应会导致系统的放电容量减少,因此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混液的方法来恢复钒电池的容量,这个再生持续利用的优势可以大幅度降低钒电池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钒电池水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流电池水迁移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单元、分离单元和测量单元,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出口和所述电解液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液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液体入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泵,所述第一泵用于驱动电解液从所述第二液体出口流向所述电解液入口;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泵,所述第二泵用于驱动电解液从所述第一液体出口流向所述第二液体入口。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水迁移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单元、分离单元和测量单元,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出口和所述电解液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液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液体入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泵,所述第一泵用于驱动电解液从所述第二液体出口流向所述电解液入口;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泵,所述第二泵用于驱动电解液从所述第一液体出口流向所述第二液体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入口与所述电解液出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计,所述第二压力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压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电解液,以使所述电解液中的气体逸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是透明直管,所述观测管上设置有刻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单元还包括充放电设备,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液流电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流电池的充放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电解液入口包括第一电解液入口和第二电解液入口,所述电解液出口包括第一电解液出口和第二电解液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液入口和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设置在所述正极,所述第二电解液入口和所述第二电解液出口设置在所述负极;其中,第一组所述分离单元和所述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负极,第二组所述分离单元和所述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正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滔,周安慧,赵文斌,姜宏东,
申请(专利权)人: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