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72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盖、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四个第一侧板、四个第二侧板、及散热组件;四个第一侧板通过第一支撑板的四周的边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容置腔;四个第一侧板分别与所述上盖开拆卸连接,以配合形成用于纳置储能变流器的核心层;四个第一侧板与上盖连接位置处均填充有发泡剂;四个第二侧板通过第二支撑板的四周边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热量交换窗口;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散热层内;将储能变流器机箱划分成核心层和散热层,核心层完全密闭,散热层与环境通风换热;利用分层设计和密封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水气和灰尘的侵入核心层,有效提高的机箱的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


技术介绍

1、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 i on system)是电化学储能系统中,连接电池单元与电网之间实现交直流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储能变流器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直接影响整套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电能质量、储能单元寿命,是储能系统中的最核心部件。

2、当下储能行业的储能变流器的机箱密封效果差,极易导致有水气、灰尘的侵入,进入机箱内的储能变流器中,一旦有水气、灰尘等异物侵入,极易造成储能变流器内部拉弧短路,轻则模块炸毁,重则导致整个储能系统发生起火爆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上盖、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四个第一侧板、四个第二侧板、及散热组件;四个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四个第一侧板、四个第二侧板、及散热组件;四个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四周的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四个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盖开拆卸连接,以配合形成用于纳置储能变流器的核心层;四个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上盖连接位置处均填充有发泡剂;四个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四周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形成第二容置腔;四个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以配合形成散热层;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散热层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四个第一侧板、四个第二侧板、及散热组件;四个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四周的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四个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盖开拆卸连接,以配合形成用于纳置储能变流器的核心层;四个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上盖连接位置处均填充有发泡剂;四个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四周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形成第二容置腔;四个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以配合形成散热层;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散热层连通的进气孔,且与之对称的一个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出气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热量交换窗口;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散热层内,且其位于所述热量交换窗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横板、竖板、折弯部;所述横板通过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折弯向内折弯形成;所述竖板通过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向上折弯形成;所述折弯部通过所述竖板远离所述横板的一端折弯形成u型纳置槽;所述上盖的四周边沿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另一端纳置在所述u型纳置槽内;所述l型板通过锁紧件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发泡剂填充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上盖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储能变流器机箱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豪敖长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