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7093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及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压电振子正极通过导电银胶与共用电极连接导通;S2:固定已连接共用电极的压电振子,在压电振子正电极面直接浇灌固化背衬;S3:将带有背衬的压电振子的负极与柔性电路板所有导线连接导通;S4:在压电振子负极面分别固化内匹配层、外匹配层;S5:将步骤S4制得的探头,使用划片机切割阵元;S6:重复步骤S1~S5,制备多列换能器,并连接每个换能器,使所有共用电极相互导通,并使用硅橡胶封装,制备得到可穿戴式阵列超声换能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体外血管血压的实时监测,具有测量精确度、稳定性、可重复性,提高信号采集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健康的超声监测,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对血压的连续测量,但是均需使用测量袖带,其准确性、可穿戴性和舒适性较低。超声技术可以获得腕部动脉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变化,对腕部血管的生理信息进行测量和评估。

2、传统手持式线阵超声换能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被测者到医院,通过医生操作进行超声信息采集,效率较低且应用场景被严格限制。可穿戴式32×4阵列超声换能器可以突破传统应用场景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医生的依赖,使连续超声成像和生理数据的采集成为可能。

3、用于人体浅表成像的医用超声换能器中心频率在7~10mhz之间,其波长在0.22~0.15mm之间,纵向探测的极限分辨力约为0.1mm,能够分辨出血管在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变化,但其扫查宽度较窄,覆盖范围较小,难以获得血管全面信息。二维阵列超声换能器可以增大超声信号覆盖面积,能够提供清晰详细的血管超声回波数据,更容易获得血管的动力学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超声换能器单元,超声换能器单元阵元数为32×4,用于覆盖人体腕部面积,实现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信息的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单元的形状为长宽比为6:1的长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单元包括:外匹配层(4)、内匹配层(5)、压电振子(6)、背衬(7)、柔性电路板,整列阵元通过柔性电路板与背面共用电极通过导线连接。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超声换能器单元,超声换能器单元阵元数为32×4,用于覆盖人体腕部面积,实现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信息的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单元的形状为长宽比为6:1的长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腕部血管监测的可穿戴式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单元包括:外匹配层(4)、内匹配层(5)、压电振子(6)、背衬(7)、柔性电路板,整列阵元通过柔性电路板与背面共用电极通过导线连接。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声换能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6)包括:压电陶瓷、压电单晶、压电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兵孙丰龙申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