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啸风专利>正文

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4684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控制板、外围控制板以及气室,气室内安装有一种或多种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连接在中央处理控制板上,中央处理控制板和外围控制板连接,在外围控制板上连接有风机抽排机构,其特征在于:外围控制板还与自动冲水机构和声光报警机构相连。其显著效果是:既保留了原有的远程在线监测、自动报警以及风机抽排等基本功能,又增加了自动冲水机构,当监测到危险气体浓度超标时,能够通过自动冲水机构向被监测点冲水。不但能让部分危险气体溶解于水中,而且冲水可使下水道、化粪池中固态发酵物的发酵结构被破坏,降低发酵存积液体的浓度,从而减少危险气体的产生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及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 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城市下水道管网、污水处理厂、化粪池、沼气池、垃圾处理场等场所,产生和存在 多种毒害、可燃、易爆等危险气体,如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的存在,导致每年 发生大量的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事故。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对这些场所的气体浓度进行 自动监测和处理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本申请人曾申请专利号为200820100930. 4的一种危险气体在线监测及自动控制 装置,该装置公开了利用GPRS/CDMA通信技术,对上述场所中的危险气体进行24小时在线 监测,当某处气体浓度超标时,会在监控电脑显示屏上报警,并发出手机短信息通知责任人 进行处理以及自动对该监控点进行风机抽排实现降低气体浓度的系统和方法。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当监测到危险气体浓度超标时,只采用风机抽排方式将城市 下水道管网、化粪池等场所内的危险气体抽排出去,降低了危险气体的浓度,使其气体浓度 始终小于爆炸下限,从而防止发生爆炸。这一措施虽然积极有效,但是由于没有对危险气体 产生的环境做本质的处理,即使将产生的危险气体抽排出去,危险气体仍然将不断地产生, 产生量也不会减少,在产生量较大的地点会导致自动抽排装置过于频繁启动甚至长期处于 抽排状态。因此,还需要考虑采取能够减少危险气体产生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对原有的危险气体 在线监测及自动控制装置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既保留了原有装置所拥有的危险气体在线监 测、自动报警以及风机抽排等基本功能,又增加了自动冲水机构,当监测到危险气体浓度超 标时,能够通过外围控制板控制自动冲水机构向被监测点冲水,在冲水的过程中,不但能让 部分危险气体如氨气、氯气以及硫化氢等溶解到水中,而且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等存积 的复杂混合物受到水流的冲击后,内部堆积的发酵固态物腐烂发酵的结构会被破坏,存积 的发酵液体的浓度也会降低,从而减少危险气体的产生量,危险气体的处理效果更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中 央处理控制板、外围控制板以及气室,所述气室内安装有气体传感器组,该气体传感器组的 各气体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分别连接在中央处理控制板上相应气体的数据输入端口上,该 中央处理控制板和所述外围控制板的数据传输端口双向连接,在外围控制板上还连接有风 机抽排机构;其关键在于所述外围控制板还与自动冲水机构相连,该自动冲水机构设置有冲 水控制阀,该冲水控制阀安装在出水管上,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至少1个出水口,在出水口 上安装有喷嘴,以控制喷水的形状和方向。所述气体传感器组内的相应传感器检测气室中相应危险气体的浓度信息,中央处理控制板接收气体传感器上传的实测数据并计算出相应气体的当前浓度值,与由上位机设 定并存储在中央处理控制板内存中的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气体报警浓度值比较,判断实 测的该种危险气体浓度是否超标,如果超标,中央处理控制板按照预设的控制方案,向外围 控制板发出指令,由外围控制板控制声光报警器、风机抽排机构和自动冲水机构的工作。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板的输出控制端与采样泵相连,该采样泵的进气端口安装在被 监测环境中,该采样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室相通。所述气体传感器组为甲烷传感器和/或硫化氢传感器和/或一氧化碳传感器的一 种或其组合。当气体传感器长期置于下水道、化粪池等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时,会影响 气体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降低其检测精度。为此,本技术设置有采样泵,通过 采样泵将采样气体抽入到气室中,只需在气室中安装相应的气体检测传感器便能够完成相 应气体浓度的检测工作。所述外围控制板上还设置有GPRS/CDMA无线收发模块,该外围控制板经无线网络 接入基站后与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该服务器经过因特网还与上位机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板接收相应气体浓度检测信号,通过计算后经GPRS/CDMA无线收发 模块发送到远程基站中,远程基站与服务器连接,完成了中央处理控制板与服务器之间的 无线数据双向传输,所述服务器通过英特网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通过英特网访问服务器, 实时获取各个监测点的监测信息,也可以配置服务器中预存的各种参数,同时还可以给中 央处理控制板发送相关的控制及预存指令,最终实现本系统的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功能。所述外围控制板上还连接有声光报警机构。当外围控制板接收到中央处理控制板发出的报警指令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实 现声光报警功能。该机构也可以发出风机抽排机构和自动冲水机构的工作状态提示信号。本技术未详尽描述之处为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累述。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提供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既保留了原 有的远程在线监测、自动报警以及风机抽排等基本功能,又增加了自动冲水机构,当监测到 危险气体浓度超标时,能够通过外围控制板控制自动冲水机构向需要冲水的监测点冲水, 在冲水的过程中,不但能让部分危险气体溶解到水中,而且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等复杂 环境受到水流的冲击后,其中堆积的发酵固态物腐烂发酵的结构会被破坏,存积的发酵液 体的浓度也会降低,从而减少危险气体的产生量,危险气体的处理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控制板1、外围控制板2以及气室3,所述气室3内安装有气体传感器组,该气体传感器组的各气体传感器 的信号传输线分别连接在中央处理控制板1上相应气体的数据输入端口上,该中央处理控 制板1与所述外围控制板2的数据传输端口双向连接,在外围控制板2上连接有风机抽排 机构4、自动冲水机构5和声光报警机构10。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板1的输出控制端与采样泵9相连,该采样泵9的进气端口安 装在被监测环境中,该采样泵9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室3相通。所述气体传感器组为甲烷传感器3A和/或硫化氢传感器3B和/或一氧化碳传感 器3C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外围控制板2上还设置有GPRS/CDMA无线收发模块2A,该外围控制板2经无 线网络接入基站6后与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该服务器经过因特网还与上位机连接,在服 务器上还可以配置短信发送模块。如图2、3所示所述自动冲水机构5设置有冲水控制阀,该冲水控制阀安装在出水 管a上,所述出水管a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出水口 b。将本技术应用于窨井中的危险气体监测,把采样泵9的采样管伸入到窨井 中,采集的气体送入到气室3供相应的气体传感器检测,各个窨井之间埋设有总水管,在总 水管上安装出水管a,该出水管a的出水口 b设置在窨井中,根据各个窨井的大小以及窨井 中产生危险气体浓度变化情况,有选择性的将出水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还可以在窨井顶 部安装风机4A,根据监测到危险气体浓度超标状况,通过外围控制板2控制冲水控制阀和 风机4A工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采样泵9抽取窨井中的气体到气室3中,气室3内的各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相应气 体的浓度,其检测信息传送至中央处理控制板1中,中央处理控制板1计算出相应气体浓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控制板(1)、外围控制板(2)以及气室(3),所述气室(3)内安装有气体传感器组,该气体传感器组的各气体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分别连接在中央处理控制板(1)上相应气体的数据输入端口上,该中央处理控制板(1)和所述外围控制板(2)的数据传输端口双向连接,在外围控制板(2)上还连接有风机抽排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控制板(2)还与自动冲水机构(5)相连,该自动冲水机构(5)设置有冲水控制阀(5A),该冲水控制阀(5A)安装在出水管(a)上,所述出水管(a)上设置有至少1个出水口(b)及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控制板(1)、外围控制板(2)以及气室(3),所述气室(3)内安装有气体传感器组,该气体传感器组的各气体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分别连接在中央处理控制板(1)上相应气体的数据输入端口上,该中央处理控制板(1)和所述外围控制板(2)的数据传输端口双向连接,在外围控制板(2)上还连接有风机抽排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控制板(2)还与自动冲水机构(5)相连,该自动冲水机构(5)设置有冲水控制阀(5A),该冲水控制阀(5A)安装在出水管(a)上,所述出水管(a)上设置有至少1个出水口(b)及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气体自动检测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 处理控制板(1)的输出控制端与采样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啸风
申请(专利权)人:钟啸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