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614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9
本申请涉及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循环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前竖移组件,后竖移组件,加工区,待加工区,上料区,多个上料盘可以分别堆叠放置在加工区和待加工区,多个上料盘也有其中一个在加工区,通过上料组件、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前竖移组件,后竖移组件将上料盘在加工区、待加工区、上料区不断循环加工,因此,本循环上料装置在上料盘总数相同的情况下占地面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智能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循环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的上料装置能实现多个上料盘的上料,但存在明显的有料区和空料区,空间利用程度不高,导致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上料的过程中,如何在上料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占地面积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上料装置,所述循环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前竖移组件,后竖移组件;

2、所述循环上料装置至少具有上料区、加工区和待加工区,沿着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上料区和所述加工区相对应且所述上料区位于所述加工区上方,沿着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工区位于所述待加工区的前侧;

3、所述下料组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夹紧件,所述下料夹紧件能够沿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下料夹紧件和所述上料区位置相对应,且所述下料夹紧件能够向所述上料区伸出;

4、所述前竖移组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前竖移组件具有前竖移夹紧件,所述前竖移夹紧件能够向所述加工区伸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上料组件(5)、下料组件(6),前竖移组件(41),后竖移组件(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上料装置具有换料口(25),所述换料口(25)位于所述机架(1)的侧部,沿着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长度方向,所述换料口(25)位于所述加工区(21)的前侧或者位于所述待加工区(22)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架体(10),所述架体内部具有在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高度方向延伸出所述上料区(12)、加工区(21)和待加工区(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上料组件(5)、下料组件(6),前竖移组件(41),后竖移组件(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上料装置具有换料口(25),所述换料口(25)位于所述机架(1)的侧部,沿着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长度方向,所述换料口(25)位于所述加工区(21)的前侧或者位于所述待加工区(22)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架体(10),所述架体内部具有在所述循环上料装置的高度方向延伸出所述上料区(12)、加工区(21)和待加工区(2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架体(10)和定位工装(2),所述架体(10)与所述定位工装(2)限位配合,所述加工区(21)位于所述架体(10)与所述定位工装(2)形成空间的前侧,所述待加工区(22)位于所述架体(10)与所述定位工装(2)形成空间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2)还包括定位底板(20),所述定位底板(20)具有定位孔(23),所述机架(1)还包括定位梢(11),所述定位块(24)固定于所述定位底板(20),所述定位底板(20)放置于所述架体上方,所述定位梢(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上料装置具有至少一对所述下料组件(6),一对所述下料组件(6)固定于所述机架(1)且相互对应配合,所述下料组件(6)高度大于所述前竖移组件(41)和所述后竖移组件(42),在循环上料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上料区(12)高度高于所述加工区(21)和所述待加工区(22)的高度;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