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539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属于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其包括感知单元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感知单元体包括复合材料体以及嵌入在复合材料体内部的弹性体骨架结构;弹性体骨架包括第一面板、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第三上变形杆、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第三下变形杆、中间连接环以及第二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将弹性体骨架与复合材料相结合更合理的设计结构,提高了柔性传感器的机械性能,从而使传感器感知量程更大、测量灵敏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可穿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


技术介绍

1、柔性传感器在人机相互作用、医学、康复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基于其基质材料可以分类为凝胶基材料、泡沫基材料、纸基材料和基于织物的材料。不同的基材赋予了柔性传感器材料独特的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织物的材料适用于拉伸应变、纸基材料用于弯曲监测,以及泡沫基和凝胶基材料用于压缩的监测。基于泡沫的传感器由于它们在大的压缩应变范围内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可靠的稳定性而备受关注。然而,当前这些传感器的性能仍然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对各种人体运动信号检测的需要,发展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检测范围广的先进柔性压力传感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关于力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以往的工作表明泡沫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而针对泡沫的结构设计可以对传感器材料检测的效果有显著改进。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泡沫材料的结构设计,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柔性力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实现了部分测量灵敏度与测量量程的矛盾调和,它们智能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3、但为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感知单元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板上表面初始位置距离为L1,折痕上部分长为L3,折痕下部分长为L2;所述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第三下变形杆的杆长均为L4;所述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及第三下变形杆相对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连接位置相对角度为θ;所述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及第三下变形杆相对第二面板角度为θ1;所述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相对第一面板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感知单元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面板上表面初始位置距离为l1,折痕上部分长为l3,折痕下部分长为l2;所述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第三下变形杆的杆长均为l4;所述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及第三下变形杆相对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连接位置相对角度为θ;所述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及第三下变形杆相对第二面板角度为θ1;所述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相对第一面板角度为θ4;所述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相对中间连接环角度为θ2;所述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v字形折痕的折痕角度为θ3,存在以下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行机制的弹性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上变形杆、第二上变形杆及第三上变形杆分别为s1、s2和s3,第一下变形杆、第二下变形杆、第三下变形杆分别为s4、s5和s6;s1、s2和s3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均能够看作由三个轴线平行的转动副组成,其中,s3的螺旋运动系统表示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涛乔弈文高炜骅沈宇航回学磊张珩张宸瑄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