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534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处理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已开挖洞段进行出渣;步骤二:采用超前小导管和管棚对隧洞进行加固;步骤三:对隧洞进行堵水以及空腔回填;步骤四:对初支发生变形段施作临时支撑钢拱架,然后对初支发生变形段的钢拱架进行逐榀拆除,重新施作初期支护;步骤五:在隧道拱部和左右侧墙布设排水管;步骤六:喷射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处理方法可以对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空腔进行填充,还能够对周围岩体进行加固;超前小导管可以同时起到向空腔注浆和加固周围岩体的作用,临时支撑钢拱架可以与初支变形段的拱顶紧密贴合,降低对初支发生变形段的钢拱架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小断面隧道掌子面出现塌方,掌子面附近钢拱架会陆续出现变形现象。经分析,开挖所揭示的断层破碎带围岩稳定性极差,拱顶及边墙极易出现局部掉块或整体性垮塌现象,软化后的炭质页岩在水的冲击下形成淤泥状物质散布已开挖洞段。据现场调查分析及前期勘察资料,推测掌子面前方即将遇规模较大的断层带,鉴于以上现象,需对该段进行塌方处理及加强支护。目前对于淤泥的处理,常用的还是直接运输至洞外,但由于小断面隧道工作面小,常采用机械轨道运输,所以运输淤泥效率极低。且空腔区域只是简单进行填充,而不会对周围土体进行加固。

2、在发生淤泥坍塌时,会对初支发生破坏,使初支发生变形,此时,需要对初支发生变形的变形钢拱架进行逐榀拆除,然后再重新施作初期支护。而在拆除变形钢拱架时,需要在计划拆除的部位先设置临时支撑然后才能够进行拆除,避免在拆除变形钢拱架时发生隧道坍塌。然而,现有的隧道支撑间距一般都是0.6、0.8、1、1.2米,发生坍塌后,施工方一般会在0.6、0.8、1、1.2米的间隙重新打临时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针对淤泥状炭质页岩,添加水玻璃、水泥、速凝剂、细砂进行搅拌固化后出渣;水玻璃、水泥、速凝剂和细砂的质量比为1:35~40:10~13:16~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超前小导管包括钢管(1)和钢花管(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包括左半钢管(101)、右半钢管(102)和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针对淤泥状炭质页岩,添加水玻璃、水泥、速凝剂、细砂进行搅拌固化后出渣;水玻璃、水泥、速凝剂和细砂的质量比为1:35~40:10~13:16~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超前小导管包括钢管(1)和钢花管(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道淤泥坍塌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包括左半钢管(101)、右半钢管(102)和两个扣件(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岩溶发育段的超前小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根所述钢花管(2)的前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钢管(1)卡接的卡钩(3);每根所述钢花管(2)的前端和后端均为斜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岩溶发育段的超前小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楠户若琪李康秦文学彭尧雷宝东魏满库曹博董建华宋战平刘海波王彦强甘永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