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453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9
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梯笼和墩柱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螺杆、连接梁、两第一连杆、两第二连杆、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螺杆预埋在墩柱上并具有伸出墩柱的伸出段,连接梁设置有供伸出段穿过的安装孔,伸出段穿过连接梁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连接在梯笼的两立柱上,通过预埋在墩柱上的螺杆固定连接梁,相比常见的打孔使用膨胀螺栓固定的方式结构更为稳定,再加上梯笼和墩柱之间使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并通过交叉连接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加强梯笼与墩柱连接的强度,使梯笼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高空作业一直作为桥梁施工中安全隐患最多的施工内容,常常需要借助辅助装置保证施工安全,在桥梁高墩施工中,需借助安全梯笼进行人员上下通行,传统做法系利用钢管或其他连接件将梯笼与已有结构物进行连接,连接紧密程度低,安全性差。

2、中国专利文献cn213013943u公开了一种桥墩施工附着结构,包括梯笼、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螺杆及套管,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在桥墩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所述梯笼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铰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可在水平面上摆动;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铰接,并可在水平面上摆动;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并可在绕所述套管的轴心转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杆啮合。转动套管,使套管在螺杆上前进或后退,调整梯笼与桥墩之间的距离,方便加工。

3、但是上述方案中梯笼与桥墩的连接强度较差,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稳定,连接强度高的高墩梯笼连接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实现:

3、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梯笼和墩柱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螺杆、连接梁、两第一连杆、两第二连杆、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螺杆预埋在墩柱上并具有伸出墩柱的伸出段,连接梁设置有供伸出段穿过的安装孔,伸出段穿过连接梁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连接在梯笼的两立柱上,一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一抱箍组件和连接梁与第一抱箍组件同侧的第一端之间,另一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二抱箍组件和连接梁与第二抱箍组件同侧的第二端之间,两第二连杆交叉布置,一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一端与第二抱箍组件之间,另一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二端与第一抱箍组件之间,通过预埋在墩柱上的螺杆固定连接梁,相比常见的打孔使用膨胀螺栓固定的方式结构更为稳定,再加上梯笼和墩柱之间使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并通过交叉连接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加强梯笼与墩柱连接的强度,使梯笼更加安全。

4、所述连接梁为第一角钢,第一角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板和水平板,竖直板贴合墩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使用角钢作为连接梁可以很好地实现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角钢的结构稳固,连接强度高,还可加强预埋螺杆间的横向联系。

5、所述第一角钢的水平板上形成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一角钢连接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螺栓穿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并将第一螺栓孔与第一螺栓穿孔相对,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锁紧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上。

6、所述第一抱箍组件和所述第二抱箍组件均包括第二角钢、抱箍和两螺栓,第二角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抱箍与竖直板贴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

7、所述第二角钢的水平板上形成有第二螺栓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二角钢连接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螺栓穿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第二角钢的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并将第二螺栓孔与第二螺栓穿孔相对,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锁紧在第二角钢的水平板上。

8、所述抱箍包括两耳板和抱箍板,两耳板连接在抱箍板两侧,抱箍板与竖直板围成与立柱相适配的矩形孔,这样可以稳定将矩形的立柱锁紧。

9、所述两耳板上形成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角钢的竖直板上形成有与第三螺栓孔配合的第三螺栓穿孔,螺栓穿过第三螺栓孔和第三螺栓穿孔配合螺母将抱箍锁紧在第二角钢上。

10、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管状结构,矩形管具有轻便和高强度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梯笼和墩柱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螺杆、连接梁、两第一连杆、两第二连杆、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螺杆预埋在墩柱上并具有伸出墩柱的伸出段,连接梁设置有供伸出段穿过的安装孔,伸出段穿过连接梁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连接在梯笼的两立柱上,一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一抱箍组件和连接梁与第一抱箍组件同侧的第一端之间,另一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二抱箍组件和连接梁与第二抱箍组件同侧的第二端之间,两第二连杆交叉布置,一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一端与第二抱箍组件之间,另一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二端与第一抱箍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第一角钢,第一角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板和水平板,竖直板贴合墩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的水平板上形成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一角钢连接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螺栓穿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并将第一螺栓孔与第一螺栓穿孔相对,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锁紧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组件和所述第二抱箍组件均包括第二角钢、抱箍和两螺栓,第二角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抱箍与竖直板贴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钢的水平板上形成有第二螺栓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二角钢连接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螺栓穿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第二角钢的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并将第二螺栓孔与第二螺栓穿孔相对,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锁紧在第二角钢的水平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两耳板和抱箍板,两耳板连接在抱箍板两侧,抱箍板与竖直板围成与立柱相适配的矩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耳板上形成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角钢的竖直板上形成有与第三螺栓孔配合的第三螺栓穿孔,螺栓穿过第三螺栓孔和第三螺栓穿孔配合螺母将抱箍锁紧在第二角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管状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梯笼和墩柱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螺杆、连接梁、两第一连杆、两第二连杆、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螺杆预埋在墩柱上并具有伸出墩柱的伸出段,连接梁设置有供伸出段穿过的安装孔,伸出段穿过连接梁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第一抱箍组件和第二抱箍组件连接在梯笼的两立柱上,一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一抱箍组件和连接梁与第一抱箍组件同侧的第一端之间,另一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二抱箍组件和连接梁与第二抱箍组件同侧的第二端之间,两第二连杆交叉布置,一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一端与第二抱箍组件之间,另一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二端与第一抱箍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第一角钢,第一角钢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板和水平板,竖直板贴合墩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墩梯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的水平板上形成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一角钢连接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螺栓穿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设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的上下或下上两侧并将第一螺栓孔与第一螺栓穿孔相对,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锁紧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根吴芳远周长村朱洪明赖明信郑锦彬陈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