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节能除湿,特别涉及回收余热储热式冰蓄冷节能型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1、固体吸附转轮除湿技术与冷冻除湿相比,冷冻除湿无法在低温低湿环境下有效除湿,而固体吸附转轮除湿则可不受低温低湿限制,能满足超低露点能够实现-70℃的超低空气露点要求,广泛应用于医药、光学仪器、微电子、芯片、锂电池制造等超低露点的场所。固体吸附转轮除湿是利用吸附材料吸附水分,吸附材料吸收水分之后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获得吸附水分性能再生循环使用;固体吸附转轮除湿技术通常与冷冻除湿技术结合使用,一方面通过冷冻初步除湿,然后由固体吸附转轮除湿,其目的是减轻固体吸附转轮的湿负荷,以提高固体吸附转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固体吸附转轮的除湿空气需要进一步降温才能达到干燥房的工艺要求。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的加热功能、降温功能是固体吸附转轮除湿主要能耗,每小时处理空气15000m3的吸附式转轮除湿机需要配套空气加热器70kw,需要配套制冷机组60kw,吸附式转轮除湿机属于高耗能、高负荷、运行电费高的设备,占据产品成本很大一部分,由于吸附式转轮除湿设备属于工业
...【技术保护点】
1.回收余热储热式冰蓄冷节能型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式转轮除湿机、第一空气过滤器、前表冷器、空气处理风机、后表冷器、第二空气过滤器、再生风机、相变回收余热储热器、辅助电加热器、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冷凝风机、热力膨胀阀、蒸发器、结冰融冰槽、中间换热器、第一冷媒输送泵、第二冷媒输送泵、空调冷水输送泵、高温高压制冷蒸汽输送管、储热冷凝连接管、高压冷凝液输送管、低压节流制冷剂输送管、低压回气管、第一低温冷媒输送管、冷媒回流管、第二低温冷媒输送管、冷媒循环管、第一空调冷水输送管、第一空调回水输送管、第二空调冷水输送管、第二空调回水输送管;
2.根
...【技术特征摘要】
1.回收余热储热式冰蓄冷节能型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式转轮除湿机、第一空气过滤器、前表冷器、空气处理风机、后表冷器、第二空气过滤器、再生风机、相变回收余热储热器、辅助电加热器、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冷凝风机、热力膨胀阀、蒸发器、结冰融冰槽、中间换热器、第一冷媒输送泵、第二冷媒输送泵、空调冷水输送泵、高温高压制冷蒸汽输送管、储热冷凝连接管、高压冷凝液输送管、低压节流制冷剂输送管、低压回气管、第一低温冷媒输送管、冷媒回流管、第二低温冷媒输送管、冷媒循环管、第一空调冷水输送管、第一空调回水输送管、第二空调冷水输送管、第二空调回水输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余热储热式冰蓄冷节能型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回收余热储热器包括箱体和相变蓄热器,所述相变回收余热储热器的进风口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相变回收余热储热器的出风口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相变蓄热器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相变蓄热器包括热媒入接管、热媒出接管、多个分液管、多个集液管及并排设置的多个相变储热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相变储热板之间形成通风栅槽,所述通风栅槽的入口和出口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相变储热板包括左向介质腔板、右向介质腔板、左向矩形框、右向矩形框及热流道板,所述左向矩形框分别与所述左向介质腔板及热流道板密封连接,所述左向矩形框、左向介质腔板及热流道板合围形成左腔室,所述右向矩形框分别与所述右向介质腔板及热流道板密封连接,所述右向矩形框、右向介质腔板及热流道板合围形成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和所述右腔室内分别填充有蓄热介质;所述热流道板内设有热媒流道,所述热媒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分液管,所述分液管连通所述热媒入接管,所述热媒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液管,所述集液管连通所述热媒出接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余热储热式冰蓄冷节能型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板包括密封连接的左向凹凸腔流道板和右向凹凸腔流道板,所述左向凹凸腔流道板和右向凹凸腔流道板上分别设有凹陷部,所述左向凹凸腔流道板的凹陷部和右向凹凸腔流道板上的凹陷部相向设置以形成所述热媒流道,所述左向矩形框与所述左向凹凸腔流道板密封连接,所述右向矩形框与所述右向凹凸腔流道板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余热储热式冰蓄冷节能型固体吸附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向介质腔板上设有左向凹腔,所述左向凹腔与所述左向凹凸腔流道板上的所述凹陷部面接触;和/或,所述右向介质腔板上设有右向凹腔,所述右向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拥军,邓昌沪,孟继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