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操纵稳定性和飞行力学,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飞机刹车能力受到自身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它的性能是决定飞机着陆场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水陆两栖飞机,由于应用场景的多样性,飞机存在水上起降和陆上起降不同工况的组合,因此起落架刹车盘性能是一个重点关注项。
2、根据适航取证要求,飞机运行条件下存在湿态刹车条件时,应进行相应的科目验证,包括在高原、平原等多种运行场景下开展起降、加速停止等验证科目。水陆两栖飞机存在水上起降运行工况,刹车盘会出现水中浸泡的情景,因此在无法排除湿态刹车的影响时,增加验证科目将是必须的。这一情况会极大地增加水陆两栖飞机的适航取证周期和成本,不利于该类型飞机的适航取证和市场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缩短适航取证周期,降低成本。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统计刹车盘水中浸泡时长;
4、步骤2:设计陆上刹车盘干燥除湿程序;
5、步骤3:结合陆上刹车盘干燥除湿程序对着陆场长对比分析。
6、本专利技术设计方法包括飞机起落架刹车盘不同工况下的浸水时长统计,陆上刹车盘干燥除湿程序和飞机着陆场长(结合除湿程序)对比分析三个部分,从而验证在当前所有工况下,飞机在陆上机场着陆过程中刹车盘性能始
7、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11:根据飞机取证构型,梳理水陆两栖飞机的起降应用场景,罗列全部相关工况;
9、步骤12:开展预飞行试验,掌握飞机在水面滑行起飞、空中着水过程中起落架操作程序、刹车盘水中浸泡影响的工况;排除刹车盘不受水域环境干扰的无关工况后得到试验工况;
10、步骤13:针对试验工况,将飞机按照飞行手册从水上机场下滑道进入/离开起降水域过程时正常放/收起落架,并统计各试验工况下相应过程的起落架刹车盘水中浸泡时长;
11、步骤14:根据各个试验工况的试验情况,明确进入/离开起降水域的最长水中浸泡时长,将其作为最不利情况。
12、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步骤1中,刹车盘水中浸泡时长包括浸泡2min和完全浸润。
13、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所述完全浸润的时长不低于90min。
14、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步骤2具体如下:
15、步骤21:飞机刹车盘进入干跑道,直线滑行加速至60±2km/h,再使用正常刹车减速至15±2km/h;
16、步骤22:重复步骤21中的加、减速操作使飞机刹车盘恢复到干态,完成除湿程序。
17、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步骤22中,加、减速操作的重复次数为4次。
18、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步骤3包括浸泡2min下的着陆场长对比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9、步骤3a1:根据理论飞机干跑道着陆时所需跑道长度的1.2倍选择试验机场;
20、步骤3a2:飞机从下滑道进入起降水域,刹车盘在水中累计浸泡2min后,起落架收起,飞机按照对应试验工况的正常水上起飞程序操纵起飞;
21、步骤3a3:飞机按照对应试验工况的正常着陆程序进行并降落在试验机场,记录飞机着陆场长;
22、步骤3a4:将步骤3a3记录的着陆场长对比正常干跑道干态刹车下的着陆场长,得到两者的着陆场长差异。
23、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完成步骤3a3的着陆后,飞机执行陆上刹车盘干燥除湿程序;待刹车盘温度下降至70±2℃时,重复执行步骤3a2~步骤3a3,直至得到预期的着陆场长样本。
24、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步骤3还包括完全浸润下的着陆场长对比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25、步骤3b1:根据理论飞机干跑道着陆时所需跑道长度的1.2倍选择试验机场;
26、步骤3b2:飞机刹车盘浸泡90min后进入干跑道,执行陆上刹车盘干燥除湿程序;
27、步骤3b3:飞机按照对应试验工况的正常陆上起飞程序从试验机场起飞,通过空中飞行散温使刹车盘温度下降至70℃±2℃;
28、步骤3b4:飞机按照对应试验工况的正常着陆程序进行并降落在试验机场,记录飞机着陆场长;
29、步骤3b5:将步骤3b4记录的着陆场长对比正常干跑道干态刹车下的着陆场长,得到两者的着陆场长差异。
30、前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中,完成步骤3b4的着陆后,待刹车盘温度下降至70℃±2时,重复执行步骤3b2~步骤3b4,直至得到预期的着陆场长样本。
3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实际工况中刹车盘浸泡时间的梳理情况,提出刹车盘刹车干燥程序,验证短时间浸泡带来的影响有限性,能够证明水陆两栖飞机在增加相关步骤后可以规避湿态刹车。该方法的实施应用将可以在适航取证阶段减免湿态刹车相关科目的验证工作,缩短适航取证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水陆两栖飞机的适航取证和市场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刹车盘水中浸泡时长包括浸泡2min和完全浸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浸润的时长不低于9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加、减速操作的重复次数为4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浸泡2min下的着陆场长对比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步骤3A3的着陆后,飞机执行陆上刹车盘干燥除湿程序;待刹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完全浸润下的着陆场长对比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步骤3B4的着陆后,待刹车盘温度下降至70℃±2时,重复执行步骤3B2~步骤3B4,直至得到预期的着陆场长样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刹车盘水中浸泡时长包括浸泡2min和完全浸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浸润的时长不低于9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飞机有效规避湿态刹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加、减速操作的重复次数为4次。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飞,李焯鹏,程志航,卢远靖,邱强,吴仁民,梁孜,廖海君,刘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