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及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363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及工作方法,包括沿下辅梁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支撑模块,支撑模块通过支架的升降带动硬支撑组件和软支撑组件同步升降,将下辅梁移动至辅梁槽位置,硬支撑组件下降,用软支撑组件将下辅梁推至辅梁槽内,先通过微调组件调整下辅梁的弦向位置及倾斜角度,使下辅梁与下辅梁槽位置和角度相适应,再将支撑模块统一下降一距离后铺设导流纤维布,微调整组件保证了辅梁的调正位置,降低了下辅梁安装的难度,不用将叶片整个翻转180°也能完成下辅梁的安装,从而免去翻转工装,免去等待上辅梁晾干的周期,简化了安装流程,降低下辅梁安装的工作难度,缩短的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叶片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中捕捉风能的部件,在风电机组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风能行业的发展,叶片的尺寸逐渐大型化,而随着叶片尺寸的增大,其叶片的重量也随之增大,对风力发电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投入大型工装来实现叶片的制造,需要占据大量空间,因此,如何实现大尺寸风电叶片轻量化、模块化成为其发展方向。

2、如图1所示,风电叶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先将模块化的叶根段、叶中段和叶尖段拼接后成叶片骨架,在主梁槽和辅梁槽内安装主梁和辅梁,辅梁包括上辅梁和下辅梁,模块化风电叶片辅梁定位粘接方法,一般采用行车吊装起上辅梁,将辅梁随型放入上辅梁槽内,但对于下辅梁位于风电叶片的底部不方便安装,一般采用将整个风电叶片旋转180°后,使得下辅梁槽向上,再进行下辅梁的吊装。

3、但是在上述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风电叶片体积大,翻转180°的工装大且复杂,而且采用上述方式粘接辅梁需要等粘接的上辅梁晾干后,大概一周左右,才能进行翻转180°,对下辅梁安装,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下辅梁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支撑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底盘和设于底盘突出的铰接部,以及穿过底板的角度调节杆,所述角度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吸盘连接;所述吸盘底部设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铰接部之间设有转轴,通过调整所述调节杆的长度,使得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弦向调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盘底部的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两侧的滑台,所述滑台与所述底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下辅梁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支撑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底盘和设于底盘突出的铰接部,以及穿过底板的角度调节杆,所述角度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吸盘连接;所述吸盘底部设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铰接部之间设有转轴,通过调整所述调节杆的长度,使得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弦向调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盘底部的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两侧的滑台,所述滑台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滑台之间设有第一丝杆和导向杆,通过转动丝杆带动两侧的滑台同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下辅梁定位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宽度方向两侧设有限位柱,用于下辅梁在升降时下滑限位。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昆伦季小强刘时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