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341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目的是解决爆炸冲击伤与防弹衣后钝性伤问题,避免应力波在声阻抗失配界面多次发生反射透射对人体造成伤害。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由下端六面体、第一上端六面体、中间六面体、第二上端六面体组成的不规则立方体。由N个六面体马蹄形微结构单胞按空间阵列排布方式通过六面体马蹄形微结构单胞顶点连接构成。六面体马蹄形微结构单胞由12根实心曲杆通过实心曲杆端点连接组成,实心曲杆由两段沿中心对称的弯曲型圆柱体连接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同时产生纵向拉伸和横向压缩变形,有效限制内部局部破坏坍塌,满足可穿戴需求,同时兼顾缓冲和吸能特性,可有效防护爆炸冲击伤与防弹衣后钝性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爆炸冲击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战场人员冲击伤防护结构,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


技术介绍

1、在现代战争及反恐冲突中,爆炸伤成为战斗减员的主要因素,致伤类型主要包括破片贯穿性损伤、爆炸冲击伤与防弹衣后钝性伤。其中爆炸冲击伤是指爆炸后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机体,因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各种损伤,属原发性爆炸伤。爆炸冲击伤常表现为外轻内重,通常为多发伤、复合伤,并且伤情发展迅速。防弹衣后钝性伤(或非贯穿性损伤)(behind armor blunt trauma,babt)是指枪弹或破片被防弹衣阻挡后,部分能量穿透防弹衣传递给机体产生的局部钝性挫伤。防弹衣后钝性伤通常会导致弹着点下局部器脏如心脏、肺等发生出血、组织撕裂,还可能造成由于远达效应引起的脑部组织受损。1969年,shepard等首次报道了子弹未穿过胸膈膜情况下,由于钝性肺损伤致死的案例;美军还出现过子弹非贯穿能量震碎了五根肋骨碎片插入心脏致死的案例。因此防弹衣作为有效保护作战人员的重要装备,进一步提升其防护性能,在应对现代战争与反恐冲突领域具有重要的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其特征在于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结构总体长度为L,总体宽度为W,总体厚度为H;令靠近人体组织头部的一侧为上侧,远离人体组织头部的一侧为下侧,靠近人体组织心脏的一侧为左侧,远离人体组织心脏的一侧为右侧,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是由下端六面体(1)、第一上端六面体(2)、中间六面体(3)、第二上端六面体(4)组成的不规则立方体;下端六面体(1)的上端面与第一上端六面体(2)、中间六面体(3)、第二上端六面体(4)的下端面相连;第一上端六面体(2)和第二上端六面体(4)对称位于中间六面体(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其特征在于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结构总体长度为l,总体宽度为w,总体厚度为h;令靠近人体组织头部的一侧为上侧,远离人体组织头部的一侧为下侧,靠近人体组织心脏的一侧为左侧,远离人体组织心脏的一侧为右侧,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是由下端六面体(1)、第一上端六面体(2)、中间六面体(3)、第二上端六面体(4)组成的不规则立方体;下端六面体(1)的上端面与第一上端六面体(2)、中间六面体(3)、第二上端六面体(4)的下端面相连;第一上端六面体(2)和第二上端六面体(4)对称位于中间六面体(3)的两侧;第一上端六面体(2)的右端面与中间六面体(3)的左端面相连,下端面与下端六面体(1)的上端面相连;第二上端六面体(4)的左端面与中间六面体(3)的右端面相连,下端面与下端六面体(1)的上端面相连;中间六面体(3)的左端面与第一上端六面体(2)的右端面相连,右端面与第二上端六面体(4)的左端面相连,下端面与下端六面体(1)的上端面相连;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内侧结构由n个六面体马蹄形微结构单胞(5)按空间阵列排布方式通过六面体马蹄形微结构单胞顶点(6)连接构成,n为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马蹄形微结构三维柔性超材料的冲击伤防护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l不超过254mm,所述w不超过305mm;所述h满足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武刘佳李明浩林玉亮谭尧梁民族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