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钢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4340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钢中的应用。按照质量分数计算包含有13‑32%的氮元素,21‑60%的硅元素,0‑27%的钒元素。通过改善各组分的配比,在稳定氮收得率的同时,稳定其中的各组分比例,保证材料的熔点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通过改善各组分的配比,稳定其中的各组分比例,保证材料的熔点稳定,有效降低氮化合金分解情况,避免钢水因分解产生的沸腾;氮化合金熔融率提高,强化作用好,合金元素的利用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氮化合金材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钢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氮化合金是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合金,在当今的钢铁生产中,为了提高钢材的强度,需要在炼钢的过程中加入钒铁或铌铁等合金通过微合金化来达到这种效果。为了充分发挥钒、铌的微合金强化作用,一般都需要在炼钢时加入适量的氮化合金,与微合金元素铌、钒形成强的碳氮化物,提高微合金元素的析出强化和沉淀强化作用。因此在钢铁冶炼中,氮化合金的使用是较广泛的。目前氮化合金均以单一元素与氮反应结合生成氮化合金,如氮化钒、氮化硅、氮化锰、氮化钛、氮化铬、氮化硼、氮化铌等氮化合金,冶金方面,生产高强度、耐磨、耐蚀等特殊性能要求的钢种时,通常采用钢水微合金化技术,如生产高强度耐蚀钢时,通常在合适的炼钢工艺下分别配加单一元素氮化合金,但上述方法存在以下几点突出的问题,一是合金有效利用率低,二是多个品种单一元素氮化合金的配加时间和加入顺序及加入量比,对炼钢工艺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苛刻要求,三是对钢性能的强化效果不充分、不稳定,四是使用成本高。

2、目前进行钒氮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分数计算包含有13-32%的氮元素,21-60%的硅元素,0-27%的钒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0-19%的钛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稀土元素和/或碱土金属元素,所述稀土元素包括Ce、La、Pr、Nd和Sm,含量不超过20%;所述碱土金属元素包括铍、镁、钙、锶和钡,含量不超过12%。

4.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的制备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分数计算包含有13-32%的氮元素,21-60%的硅元素,0-27%的钒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0-19%的钛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稀土元素和/或碱土金属元素,所述稀土元素包括ce、la、pr、nd和sm,含量不超过20%;所述碱土金属元素包括铍、镁、钙、锶和钡,含量不超过12%。

4.一种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元素氮化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处理过程中通入氮气,压力≥0.15mpa,先升温至900-1000℃保温3-4小时,然后升温至1150-1200℃保温9-10小时,继续升温至1300-1350℃保温6-8小时,直至加热到1450-1600℃温度下保温10-12小时。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漪恺陈来祥崔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元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