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电力调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由于柔性负荷在一定时间段内展现出灵活的可变性,可在不同的时段内能够根据电网的需求进行调整,对改善电网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充电桩的用电作为柔性负荷的一种,对充电电能与电网进行协调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减少用电高峰时充电桩的电量消耗,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充电桩大多不具备电能存储功能,无法在电网低谷时存储电能,减少峰值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存储电能,减少用电高峰时充电桩的电量消耗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储能装置、物联网模块、交直转换充电模块、直流充电输出模块和切换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所述主控模块与互联网的通讯,以获取电网信息,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模块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第一输出端接所述储能装置,第二输出端接充电桩的充电接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
3、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负荷管理系统还包括电量检测电路,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检测到的储能装置的储能
4、进一步的,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包括第一整流电路、第一变压器、第二整流电路、驱动电路、pwm驱动器、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接市电电源,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由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接地,所述pwm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端接所述驱动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整流电路接所述切换模块,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接所述主控模块。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pwm驱动器连接,漏极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源极接地。
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阴极经所述第一电阻接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
7、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充电输出模块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半桥输出电路、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所述半桥输出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输入端接所述储能装置,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二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端分别与所述半桥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接所述主控模块。
8、进一步的,所述半桥输出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漏极接所述储能装置的正极,源极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源极接地,漏极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接所述充电接口。
9、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储能装置,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采用本柔性负荷管理系统的充电桩设置有储能装置,可存储电能,并具有物联网模块,可连接互联网,获取当地当季的电网峰值、低谷等时间信息,充电桩未使用时,在电网低谷时间,主控模块通过开关切换,控制交直转换充电模块对储能装置充电,直至储能装置满电;当有用户使用充电桩时,在电网低谷时间,主控模块通过开关切换,直接控制交直转换充电模块输出至充电接口,进行充电,在电网峰值时间,储能装置储能充足时,主控模块通过开关切换,由储能装置通过直流充电输出模块输出至充电接口,进行充电,这样通过储能装置在低谷时储存电能,在峰值时使用,有效减少了电网峰值时间的负荷压力,实现对充电柔性负荷的合理调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1)、储能装置(6)、物联网模块(2)、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直流充电输出模块(5)和切换模块(4),所述物联网模块(2)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用于所述主控模块(1)与互联网的通讯,以获取电网信息,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切换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模块(4)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第一输出端接所述储能装置(6),第二输出端接充电桩的充电接口(7),所述直流充电输出模块(5)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装置(6)连接,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量检测电路(8),所述电量检测电路(8)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装置(6)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用于将检测到的储能装置(6)的储能信息传递给所述主控模块(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32)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PWM驱动器连接,漏极接所述第一变压器(34)的第二输入端,源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32)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第一变压器(34)的第二输入端,阴极经所述第一电阻接所述第一整流电路(33)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充电输出模块(5)包括电源管理电路(51)、半桥输出电路(52)、第二电压检测电路(54)和第二电流检测电路(53),所述电源管理电路(51)与所述主控模块(1)通讯,所述半桥输出电路(52)的受控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51)连接,输入端接所述储能装置(6),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7),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电路(54)和第二电流检测电路(53)的检测端分别与所述半桥输出电路(5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接所述主控模块(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输出电路(52)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51),漏极接所述储能装置(6)的正极,源极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51),源极接地,漏极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接所述充电接口(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4)包括第一开关电路(41)和第二开关电路(42),所述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入端接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7),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端接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储能装置(6),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1)、储能装置(6)、物联网模块(2)、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直流充电输出模块(5)和切换模块(4),所述物联网模块(2)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用于所述主控模块(1)与互联网的通讯,以获取电网信息,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切换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模块(4)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第一输出端接所述储能装置(6),第二输出端接充电桩的充电接口(7),所述直流充电输出模块(5)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装置(6)连接,受控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接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量检测电路(8),所述电量检测电路(8)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装置(6)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1)连接,用于将检测到的储能装置(6)的储能信息传递给所述主控模块(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转换充电模块(3)包括第一整流电路(33)、第一变压器(34)、第二整流电路(35)、驱动电路(32)、pwm驱动器、第一电压检测电路(37)和第一电流检测电路(36),所述第一整流电路(33)的输入端接市电电源,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变压器(34)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变压器(34)的第二输入端由所述驱动电路(32)控制接地,所述pwm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所述主控模块(1),输出端接所述驱动电路(32)的受控端,所述第一变压器(34)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整流电路(35)接所述切换模块(4),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37)和第一电流检测电路(36)的检测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35)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接所述主控模块(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桩的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32)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德龙,张毅,张鹏超,朱力,肖康,孔秋,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诚智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