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3134 阅读: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置在电梯轿厢顶板上的电梯吊顶,包括框架和照明装置,其中,框架包括两固定框、两连接框和若干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两固定框互相平行,分别与轿厢顶板可拆卸地连接;两连接框相互平行,分别与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照明装置安装横梁设置在两连接框之间,且分别与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照明装置设置在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梯吊顶具有从视觉上提升电梯轿厢的高度空间、外形美观、照明效率高、拆装运输方便、适合采用LED照明装置、维护费用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节省安装空间且照明效果良好的电梯吊顶
技术介绍
目前,高档的轿厢电梯为了追求美观并满足灯具安装的需要,在电梯内部安装有装饰吊顶。吊顶一般设置在电梯轿厢顶部,与轿顶板或轿厢壁连接,照明灯具安装在吊顶内。现有的电梯吊顶由于受照明灯具外形和尺寸的限制,需要设计很大的安装空间和较大的安装结构,一般吊顶的厚度在15-20厘米之间,结构复杂的吊顶更是要达到30厘米以上,占据了较大的轿厢高度空间,使得整个电梯轿厢的高度空间减小,容易使人产生压抑感。并且,由于吊顶必须与照明灯具的具体外观尺寸相匹配,使得吊顶的设计必须局限于灯具的外观框架内,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美观要求;同时,该种局限还导致电梯轿厢内的照明效率非常低。另外,现有吊顶设计都需要较多的装饰材料,且安装方式死板单一,不能现场安装,不仅整体结构笨重,价格昂贵还给照明灯具的拆换和整体的运输造成了困难。另外,现有照明灯具普遍采用的光源是普通的日光灯、白炽灯、卤素灯等,这些光源易破碎、能耗高、寿命普遍较短,不适用于电梯轿厢用灯需要频繁开关的工况,存在后期维护费用高的缺点。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采用LED灯作为照明装置。LED灯具有可频繁开关的特点,十分适用于电梯轿厢照明使用,但是,现有电梯吊顶的结构为匹配传统灯具设计有较大的照明装置安装空间,安装LED照明装置后存在浪费安装空间、照明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现有电梯吊顶不适合采用LED照明装置。综上所述,现有电梯吊顶存在浪费安装空间、美观性差、照明效率低、拆装和运输不方便且不适合采用LED照明装置的技术问题。其次,现有电梯吊顶的照明灯具不适用于电梯轿厢用灯需要频繁开关的工况,存在后期维护费用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吊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吊顶浪费安装空间、美观性差、照明效率低、拆装和运输不方便且不适合采用LED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灯具后期维护费用高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吊顶,设置在电梯轿厢顶板上,包括框架和照明装置,其中,框架包括两固定框、两连接框和若干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两固定框互相平行,分别与轿厢顶板可拆卸地连接;两连接框相互平行,分别与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照明装置安装横梁设置在两连接框之间,且分别与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照明装置设置在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其框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与两固定框连接,用于将两-->固定框固定在轿厢顶板上;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第二连接件可拆的连接在固定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之间。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上述的第一连接件与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以及第二连接件与固定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通过螺栓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上述的第一连接件与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以及第二连接件与固定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通过卡扣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其照明装置为LED照明装置,LED照明装置包括电源、电路板、多个LED颗粒和透光罩,电源和电路板设置在照明装置安装横梁内部,并通过导线连接;LED颗粒焊接在电路板上;透光罩与照明装置安装横梁底部卡接,将LED颗粒罩在照明装置安装横梁内部,其为平面罩或曲面罩。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LED颗粒每3-20粒串联组成一组,每个LED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组LED颗粒,各组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其LED照明装置设置在固定框和/或连接框内。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其固定框、连接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设置有出光面,该出光面设置在固定框、连接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的正面或侧面。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其连接框的侧面为斜面或曲面。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吊顶,该电梯吊顶还包括装饰结构,该装饰结构为一装饰板,装饰板设置在固定框、连接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或装饰结构包括若干装饰条,各装饰条分别设置在固定框、连接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将电梯装饰吊顶和照明灯具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体结构简洁,安装空间小,从视觉上提升了电梯轿厢的高度空间。且吊顶的设计不再局限于照明灯具的外观尺寸,外形美观、照明效率高。2、本技术由单件型材通过连接件组装而成,运输过程中可拆分成单件结构,安装时可以进行现场组装,安装方式简单,甚至可单人完成安装,拆装运输方便。3、本技术采用LED灯作为照明装置,框架整体结构结合LED照明装置进行设计,克服了现有电梯吊顶不适合采用LED照明装置的不足。并且,现对于传统照明灯具,LED灯具有响应时间短、可频繁开关、寿命长的特点,适用于频繁开关的电梯轿厢照明环境,减少了后期维护费用。另外,本技术的LED发光组件经过展宽设计,能够在较宽的出光面上达到均匀的出光效果,出光面亮度均匀、照明效率高,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节能效果。4、电梯轿顶一般由三块钢板拼接而成,拼接处有拼接缝隙,本技术设计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与拼接缝隙相对应,安装后可将拼接缝隙遮盖掉。另外,固定框内还可以填装装饰板,装饰板上可进行美观装饰,进一步增强了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梯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安装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LED发光组件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框与连接框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框与照明装置安装横梁的连接示意图;图8-图9为本技术的电梯吊顶的安装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请参阅图1,一种电梯吊顶10,设置在电梯轿厢顶板上,包括框架11和LED照明装置12。如图2所示,框架11包括两个固定框111、两个连接框112、两个照明装置安装横梁113、第一固定件114、第二固定件115、第一连接件116和第二连接件117。两个固定框111互相平行,分别通过第一固定件114和第二固定件115可拆卸地连接至轿厢顶板。两个连接框112相互平行,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16与两个固定框111可拆卸地连接。照明装置安装横梁113平行于两个连接框112,等间距设置在两个连接框112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117与两个固定框111可拆卸地连接。请同时参阅图3、图8及图9,固定框111和连接框112具有相同的型材结构,二者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固定框111的侧面为平面,而连接框112的侧面为斜面。由于连接框112的侧面安装后面向乘客,为了达到美观装饰的效果,故将其设置成斜面。但是,在本实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连接框112的侧面并不仅限于斜面,例如,其还可设置成弧面或其他形状,以上采用斜面只是一个实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实例中,框架11包括两个照明装置安装横梁113。由于电梯轿顶一般由三块钢板拼接而成,拼接处有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吊顶,设置在电梯轿厢顶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两固定框、两连接框和若干照明装置安装横梁,所述两固定框互相平行,分别与轿厢顶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两连接框相互平行,分别与所述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照明装置安装横梁设置在所述两连接框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吊顶,设置在电梯轿厢顶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两固定框、两连接框和若干照明装置安装横梁,所述两固定框互相平行,分别与轿厢顶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两连接框相互平行,分别与所述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照明装置安装横梁设置在所述两连接框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两固定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两固定框连接,用于将所述两固定框固定在所述轿厢顶板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的连接在所述固定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通过螺栓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框和照明装置安装横梁通过卡扣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为LE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陈林赵雅杰章子奇韩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