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2837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防爆电芯,该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设置在电芯本体外的防爆套筒,防爆套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和底盖;电芯本体与防爆套筒之间设置有绝缘缓冲层,绝缘缓冲层上设置有多个内部散热孔;电芯本体的正电极贯穿顶盖延伸至外部,底盖上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的下端延伸至底盖的外部,导电体的上端接触电芯本体的负电极;底盖上设置有底部散热孔,顶盖上设置有多个顶部散热孔,顶盖的内侧设置有与电芯本体同轴的并支撑在电芯本体上端的绝缘支撑环。该动力电池防爆电芯组装方便,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和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防爆电芯


技术介绍

1、电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不直接使用。区别于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外壳,可以直接使用。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的组成是这样的:电芯+保护电路板。充电电池去除保护电路板就是电芯了,电芯是充电电池中的蓄电部分,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

2、根据使用需要,电芯通常需要成组使用,即将多个电芯进行串联使用,例如现有的锂电池车辆中则是通过将多个电芯进行串联使用,以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电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爆燃可能,单个电芯的爆燃损害能力较小,因此,如何在单个电芯爆燃后延长其对相邻电芯的蔓延时间,从而延伸逃生时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公告号为cn20951580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形电芯,其在电芯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爆电芯壳,其中的电芯本体与防爆电芯壳为直接接触的,当电芯本体产生爆燃后作用力直接作用在防爆电芯壳上,没有缓冲作用,明显削弱了防爆电芯壳的侧向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包括电芯本体(13)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13)外的防爆套筒(1),所述防爆套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3)和底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的内侧设置有容纳所述导电体(12)的容纳槽,所述导电体(12)的外端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底盖(2)外部的导电凸部(10),所述导电体(12)的内端凸出于所述容纳槽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散热孔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弧形孔(11),所述第一弧形孔(11)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包括电芯本体(13)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13)外的防爆套筒(1),所述防爆套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3)和底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的内侧设置有容纳所述导电体(12)的容纳槽,所述导电体(12)的外端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底盖(2)外部的导电凸部(10),所述导电体(12)的内端凸出于所述容纳槽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散热孔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弧形孔(11),所述第一弧形孔(11)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与所述防爆套筒(1)的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散热孔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的第二弧形孔(7)和多个沿周向设置的第三弧形孔(8),所述绝缘支撑环(14)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孔(7)与所述第三弧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振威阳勇方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高博新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