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机井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226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装配式机井房,主要由屋顶、左墙、右墙、后墙组成,屋顶及四面墙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前墙设置有门口;四面墙的下端插入墙墩的凹槽内,前墩、后墩、左墩、右墩也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四面墙的上端插入屋顶凹槽内;四面墙之间,通过“L”型咬合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屋顶、四面墙及四个墙墩设置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使机井房实现了可装配,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质量稳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具体为一种机井房。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人畜饮水的机井,需要修建很多机井房。传统的机井房,都是用砖砌筑的,按照设计,先备好砂子、水泥、砖等建房材料,将机井房地基夯实,然后用水泥砂浆砌砖垒墙,墙厚24厘米,房顶采用预制楼板。修建这种机井房,建设成本高,施工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机井房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机井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机井房,主要由屋顶1、左墙6、右墙2、后墙8组成,屋顶1、左墙6、右墙2、前墙11、后墙8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前墙11设置有门口4;前墩14、后墩15、左墩5、右墩3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四块墩上面中间设置有凹槽16;四面墙的下端插入凹槽16内,上端插入屋顶凹槽7内;前墙11、左墙6、后墙8、右墙2之间,通过“L”型咬合口12、13、9、10连接。本技术由于将屋顶1、左墙6、右墙2、前墙11、后墙8及前墩14、后墩15、左墩5、右墩3设置为相对独立的预制件,使机井房实现了可装配,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质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墩结构图。其中:1、屋顶,2、右墙,3、右墩,4、门口,5、左墩,6、左墙,7、屋顶凹槽,8、后墙,9、10、12、13咬合口,11、前墙,14、前墩,15、后墩,16、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屋顶1面积216CM*216CM,厚度8CM,凹槽7宽度8.5CM、深度4CM;左、右、前、后四面墙都为宽196CM、高284CM、厚8CM,前墙11留有宽80CM、高200CM的门口4;左、右、前、后四个墩都为宽38CM、高30CM、长216CM,墩的上面中间凹槽16宽8.5CM、深20CM;所有构件都用强度C20混凝土预制,内部配Φ8和Φ10钢筋。装配时,先将左、右、前、后四个墩铺好,再分别将左、右、前、后四面墙与墩对接,并将“L”型咬合口连接好;第三步,吊装屋顶1,使凹槽7与四面墙的上端插接好。施工完毕用细砂浆抹好各接缝,机井房的门选用铁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机井房,主要由主要由屋顶(1)、左墙(6)、右墙(2)、后墙(8)组成,其特征在于:屋顶(1)、左墙(6)、右墙(2)、前墙(11)、后墙(8)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前墙11设置有门口(4);前墩(14)、后墩(15)、左墩(5)、右墩(3)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四块墩上面中间设置有凹槽(16);四面墙的下端插入凹槽(16)内,上端插入屋顶凹槽(7)内;前墙(11)、左墙(6)、后墙(8)、右墙(2)之间,通过“L”型咬合口(12)、(13)、(9)、(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机井房,主要由主要由屋顶(1)、左墙(6)、右墙(2)、后墙(8)组成,其特征在于:屋顶(1)、左墙(6)、右墙(2)、前墙(11)、后墙(8)为相对独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前墙11设置有门口(4);前墩(14)、后墩(15)、左墩(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强石俊汇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平原县水务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