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密封,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系统的集成化和轻量化进程,其冷却系统结构更复杂和空间更加狭小,相应地对密封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o型密封圈和异形o型圈已无法满足密封性能要求,而一些气缸盖罩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也需进一步加强,且体积过大无法设置在空间狭小的位置。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具有较好密封性的、体积较小的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垫密封性不够好、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包括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的上侧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上凸筋、第二上凸筋和第三上凸筋,所述第一上凸筋、所述第二上凸筋和所述第三上凸筋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凸筋与所述第二上凸筋之间设有第一上凹槽,所述第二上凸筋与所述第三上凸筋之间设有第二上凹槽,所述环形主体的下侧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下凸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主体(1),所述环形主体(1)的上侧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上凸筋(21)、第二上凸筋(22)和第三上凸筋(23),所述第一上凸筋(21)、所述第二上凸筋(22)和所述第三上凸筋(23)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凸筋(21)与所述第二上凸筋(22)之间设有第一上凹槽(24),所述第二上凸筋(22)与所述第三上凸筋(23)之间设有第二上凹槽(25),所述环形主体(1)的下侧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下凸筋(31)、第二下凸筋(32)和第三下凸筋(33),所述第一下凸筋(31)、所述第二下凸筋(32)和所述第三下凸筋(33)从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主体(1),所述环形主体(1)的上侧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上凸筋(21)、第二上凸筋(22)和第三上凸筋(23),所述第一上凸筋(21)、所述第二上凸筋(22)和所述第三上凸筋(23)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凸筋(21)与所述第二上凸筋(22)之间设有第一上凹槽(24),所述第二上凸筋(22)与所述第三上凸筋(23)之间设有第二上凹槽(25),所述环形主体(1)的下侧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下凸筋(31)、第二下凸筋(32)和第三下凸筋(33),所述第一下凸筋(31)、所述第二下凸筋(32)和所述第三下凸筋(33)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下凸筋(31)与所述第二下凸筋(32)之间设有第一下凹槽(34),所述第二下凸筋(32)与所述第三下凸筋(33)之间设有第二下凹槽(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凹槽(24)内设有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分隔部(41),所述第一上分隔部(41)用于分隔所述第一上凹槽(24)成多段,所述第二上凹槽(25)内设有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上分隔部(42),所述第二上分隔部(42)用于分隔所述第二上凹槽(25)成多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主体(1)的外周侧面和内孔侧面上均凸设有多个防脱落凸点(51)和多个防倒塌凸点(52),所述防脱落凸点(51)的凸出厚度大于所述防倒塌凸点(52)的凸出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用于冷却系统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脱落凸点(51)和多个所述防倒塌凸点(52)沿周向交替间隔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涛,洪潮强,黄梓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诚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