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健专利>正文

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221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由正方形塑料边框、竖向金属丝和斜向金属丝组成,塑料边框的上边框和左边框的相同间隔位置处均标有刻度,竖向金属丝固定在上边框每个标有刻度的位置处和下边框之间,呈均匀垂直排列,斜向金属丝固定在塑料边框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之间,与竖向金属丝呈45°夹角。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的特点,能有效减少扫描次数,实现一次扫描从而减少患者的X线接触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CT扫描定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CT扫描定位多用激光导航定位,费用高,操作繁琐;或用铅丝、解剖学标记等,这多凭借操作人员经验,无法一次性准确定位,尤其对于微创治疗患者,需多次重复扫描,增多患者X线照射剂量,操作时间长,增加病人痛苦,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由正方形塑料边框、竖向金属丝和斜向金属丝组成,塑料边框的上边框和左边框的相同间隔位置处均标有刻度,竖向金属丝固定在上边框每个标有刻度的位置处和下边框之间,呈均匀垂直排列,斜向金属丝固定在塑料边框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之间,与竖向金属丝呈45°夹角。相邻两个竖向金属丝的间距为1cm。竖向金属丝与塑料边框及斜向金属丝组成多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竖向金属丝与斜向金属丝的相对位置关系在CT图象上的表现,结合塑料边框上的刻度定位,即可确定所要穿刺部位在体表的投影。使用该装置,经一次CT扫描即可确定创刺部位,完成多次多部位的穿刺,尤其适用微创治疗,需行多次多部位穿刺者。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的特点,能有效克服现有定位操作繁琐,不精确的弊端,减少扫描次数,实现一次扫描从而减少患者的X线接触量。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正方形塑料边框1的内边框边长为10cm,分别在上边框和左边框每间隔1cm距离的位置处标注刻度4,刻度4对应的数字依次为1至9。竖向金属丝2的数量为9条,它们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每个标有刻度4的位置处,它们的下端固定在下边框上,竖向金属丝2呈均匀垂直排列,使相邻两个竖向金属丝2的间距为1cm。斜向金属丝3的数量为1条,固定在塑料边框1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之间,既其上端固定在上边框和左边框的连接处,下端固定在下边框和右边框的连接处,使斜向金属丝3处于塑料边框1的对角线位置,与竖向金属丝2呈45°夹角。斜向金属丝3与各边框及竖向金属丝2组成多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竖向金属丝2和斜向金属丝3均采用细金属丝。-->使用时,将该装置放于所要穿刺部位的体表,使竖向金属丝2与身体长轴平行,然后进行CT扫描,根据竖向金属丝2和斜向金属丝3的相对位置关系在CT图象上的表现,结合塑料边框1上的刻度4定位,即可确定所要穿刺部位在体表的投影,从而引导穿刺活检或穿刺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由正方形塑料边框(1)、竖向金属丝(2)和斜向金属丝(3)组成,其特征在于:塑料边框(1)的上边框和左边框的相同间隔位置处均标有刻度(4),竖向金属丝(2)固定在上边框每个标有刻度(4)的位置处和下边框之间,呈均匀垂直排列,斜向金属丝(3)固定在塑料边框(1)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之间,与竖向金属丝(2)呈45°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由正方形塑料边框(1)、竖向金属丝(2)和斜向金属丝(3)组成,其特征在于:塑料边框(1)的上边框和左边框的相同间隔位置处均标有刻度(4),竖向金属丝(2)固定在上边框每个标有刻度(4)的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何美清宋宝李传银张艳英常金刘文健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