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181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2
本技术涉及转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包括外壳、电路板、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传输线、第一防水垫、第二防水垫和防护盖,传输线、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立柱部和第二端部,电路板设于立柱部内,第一端子装设于第一端部,第二端子装设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立柱部的一侧面向外延伸有端板,第一防水垫可拆卸地连接于端板远离立柱部的一侧面,传输线贯穿立柱部的侧壁,防护盖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第二防水垫设于第二端部与防护盖之间,防护盖设有过孔,第二端子依次贯穿第二防水垫和过孔。本申请的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好,第一防水垫和防护盖能根据需求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


技术介绍

1、很多通讯传输设备为了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转接,需要用到一种转接头(转接器),这种转接头可将其中一个通讯设备上的连接插头插入转接头上的插座内,然后将转接插头插入另一个设备上,即可实现两个设备的连接,解决了两者插头插座不通用的问题,目前这种扩展转接头已经被广泛运用。

2、申请人于2023年03月21日申请了申请号为202320586232.4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器的转接头,包括母端组件和设置在母端组件一侧的公端组件,所述母端组件包括母端壳体和设置于母端壳体并突伸至母端壳体外的母端接头,所述母端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传输孔,公端组件包括公端壳体和设置于公端壳体并突伸至公端壳体外的公端接头,所述母端壳体和公端壳体配合连接形成壳体内腔,壳体内腔容设有电路板,所述母端组件还包括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从传输孔穿出,所述传输线、母端接头和公端接头均与电路板进行电连接。该专利文件虽然具备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在防水要求较高的环境中时,该专利的防水性能还是不足,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且只能与具有对应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电路板(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传输线(5)、第一防水垫(6)、第二防水垫(7)和防护盖(8),传输线(5)、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分别与电路板(2)电连接,外壳(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9)、立柱部(10)和第二端部(11),电路板(2)设置于立柱部(10)内,第一端子(3)装设于第一端部(9),第二端子(4)装设于第二端部(11),第一端部(9)靠近立柱部(10)的一侧面向外延伸有端板(12),第一防水垫(6)可拆卸地连接于端板(12)远离立柱部(10)的一侧面,传输线(5)贯穿立柱部(10)的侧壁,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电路板(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传输线(5)、第一防水垫(6)、第二防水垫(7)和防护盖(8),传输线(5)、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分别与电路板(2)电连接,外壳(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9)、立柱部(10)和第二端部(11),电路板(2)设置于立柱部(10)内,第一端子(3)装设于第一端部(9),第二端子(4)装设于第二端部(11),第一端部(9)靠近立柱部(10)的一侧面向外延伸有端板(12),第一防水垫(6)可拆卸地连接于端板(12)远离立柱部(10)的一侧面,传输线(5)贯穿立柱部(10)的侧壁,防护盖(8)与第二端部(1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防水垫(7)夹设于第二端部(11)与防护盖(8)之间,防护盖(8)设置有过孔(13),第二端子(4)依次贯穿第二防水垫(7)和过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端板(12)开设有若干个锁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其特征在于:防护盖(8)开设有多个锁固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部(11)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孔(16),防护盖(8)靠近第二端部(11)的一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17),第一卡扣(17)与第一卡孔(16)卡接,第一卡扣(17)贯穿第二防水垫(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通信接口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清华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迪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