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风电基础码头靠泊防碰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159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漂浮式风电基础码头靠泊防碰撞装置,包括:基础码头、码头支撑框架、配重块、风电平台及防碰撞部;码头支撑框架上具有相互垂直的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垂直面长度方向的梁大于等于10根,水平面固定于基础码头的端面,垂直面的宽度方向的梁大于等于4根;配重块压设于水平面的上方;配重块的数量大于等于一;风电平台包括风电平台立柱和垂荡舱,垂荡舱固定于风电平台立柱的底部;防碰撞部位于风电平台和基础码头之间,可以防止基础码头靠泊时,漂浮式风电平台与基础码头的桩基发生碰撞的问题,并且通过限定码头支撑框架上垂直面长度方向的梁和宽度方向的梁的数量,以使基础式码头有足够的垂向空间去和防碰撞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上风电建造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漂浮式风电基础码头靠泊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1、相较于陆地风力发电或者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来说,浮式风力发电具有便于拆除、适应深海、消除噪声以及采用集成结构等优点,现有技术中浮式风力发电在高桩码头靠泊时,因为浮式风电基础的结构特性,受尺寸限制的影响,会出现以下问题:(1)高桩码头的桩基下部打入海底泥床中,会出现浮式风电基础下部结构与高桩码头桩基碰撞的情况。(2)若采用隔离船舶停靠在码头边缘,防止浮式风电基础与码头桩基发生碰撞,但由于浮式风电基础上的平台立柱和垂荡舱尺寸较大,一般的隔离船舶不能满足靠泊的要求,定做适合的隔离船舶周期较长,建造成本高昂。(3)大部分技术采用碰球缓解码头和风电平台之间的碰撞,但是碰球相对于风电结构的位置和尺寸都是决定碰球是否能起到放碰撞的关键因素,并且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高桩码头没有足够的垂向空间去保证和碰球触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浮式风电基础码头靠泊防碰撞装置,能够解决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式风电基础码头靠泊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部(500)包括碰撞框架(510)和碰球(520),所述防碰撞部(500)夹设于所述风电平台立柱(410)和所述垂直面(2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球(520)的直径为D,所述码头支撑框架(200)的整体高度H的尺寸要求为H≥5D,海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1,H1的尺寸要求为:3D≤H1≤3.5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框架(510)的宽度为L1,所述垂荡舱(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风电基础码头靠泊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部(500)包括碰撞框架(510)和碰球(520),所述防碰撞部(500)夹设于所述风电平台立柱(410)和所述垂直面(2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球(520)的直径为d,所述码头支撑框架(200)的整体高度h的尺寸要求为h≥5d,海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1,h1的尺寸要求为:3d≤h1≤3.5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框架(510)的宽度为l1,所述垂荡舱(420)与基础码头(100)桩基的距离为l,须保证l1+d≥l+1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框架(510)上具有第一平面(511)、第一侧面(512)和第二侧面(513),所述第一侧面(512)和所述第二侧面(5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511)的两侧,所述第一平面(511)与所述碰球(520)接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伟汤世云文思强黎超锡卫旭敏叶稀郭少林彭旭张晗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