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杀,涉及一种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病原体带来的疾病传染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还会附着在文件上,通过文件的交替传阅,造成人员的交叉感染。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并完善一种高效的文件杀菌消毒装置。
2、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文件杀菌消毒方法有:真空充氮法、微波辐射法以及溴氰菊酯喷雾法。虽然这三种方法能对文件进行杀菌消毒,但是存在以下缺陷:真空充氮法会对文件上的字迹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占地空间大,杀菌时间长,一般必须达到72小时才能对文件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利用微波辐射法对文件杀菌消毒时,这种方法杀菌消毒时间不少于12小时,而且微波泄露会对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健康带来伤害,还会造成文件不能即时传阅,使用不便;溴氰菊酯喷雾法对文件进行杀菌消毒时,工作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并戴防护眼镜,在温度低的环境下使用溴氰菊酯对文件进行杀菌消毒,之后要72小时后才能翻阅文件,采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人员安全和文件上是否有化学物质的残留。
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箱体内的等离子体激励器(1)、旋转装置(2)、风扇(6)和气体混合室(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1)包括介质层(101)、交流高压电极(103)、接地电极(102)和负直流电极(104),所述介质层(10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交流高压电极(103)贴在介质层(101)的内壁上,所述接地电极(102)置于介质层(101)外壁上,所述负直流电极(104)位于介质层(101)的中心轴线上,负直流电极(104)的外壁与交流高压电极(103)之间形成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箱体内的等离子体激励器(1)、旋转装置(2)、风扇(6)和气体混合室(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1)包括介质层(101)、交流高压电极(103)、接地电极(102)和负直流电极(104),所述介质层(10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交流高压电极(103)贴在介质层(101)的内壁上,所述接地电极(102)置于介质层(101)外壁上,所述负直流电极(104)位于介质层(101)的中心轴线上,负直流电极(104)的外壁与交流高压电极(103)之间形成空腔通道,气体混合室(8)内的气体从空腔通道内流动产生等离子风;所述介质层(101)位于旋转装置(2)和风扇(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101)的厚度为3mm~5mm,所述交流高压电极(103)的长度和接地电极(102)的长度均为2cm,交流高压电极(103)的宽度和接地电极(102)的宽度均为2mm,负直流电极(104)的直径为5mm,交流高压电极(103)的中心点与接地电极(102)中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mm~9mm;交流高压电极(103)的中心点与负直流电极(104)中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的多个固定齿(201),多个所述固定齿(201)在转轴外壁上分布一圈,相邻两个固定齿(20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文件的固定卡槽(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睿,续绛华,刘浩东,陈昱宏,刘毅驰,李一澈,宋忠国,林德岭,刘志恒,葛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