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080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标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包括基体层,其特征在于基体层上设有一层遇热显色油墨层,所述遇热显色油墨层为不可逆变的遇热显色油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防伪标识不能有效防止二次转移再次使用的缺陷,具有如下优点:1)防止标识的二次转移和利用;2)减少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3)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提高了成品率;4)存放时间长,无污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标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
技术介绍
防伪标识在各个行业中可以帮助消费者迅速鉴别商品的真伪,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帮助企业用户打击假冒产品、杜绝批量防造、保护企业品牌、维护企业形象,避免经济 损失。其中的防伪手段多种多样,但防伪标识除起到产品的防伪功能之外也都需要达到防 止标识再次利用,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在防伪标识上加划刀,划刀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各种 各样美观的刀痕,主要是在防伪标识被揭起的时候达到标识的破坏,从而避免标识的再次 利用。划刀虽能起到一定的防二次转移和利用的效果,但在一定的温度下(此温度一般 为50-60度),标识仍然可达到完整被揭起的可能,例如,现在最常用的就是用吹风机一边 加热一边揭起,标识可达到完整揭起的效果。同时制作刀版增加工序,需要根据客户的需 求,每次制作不同的划刀刀版,成本高;操作不挡可将整个标识划透,造成成品率低,增加人 工,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防伪标识不能有效防止二次转移再次使用 的缺陷,提供一种在高温下,标识颜色可以发生不可逆转性改变的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包括基体层,其特征在于基体层上设有一层遇热 显色油墨层。所述遇热显色油墨层为不可逆变的遇热显色油墨层。遇热显色油墨层上印刷有表面信息层。表面信息层上设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为PET膜或PVC膜或光油层。本技术采用在防伪标识中加设一层不可逆转的遇热显色油墨层,无需加划 刀。防伪标识在用吹风机揭起的情况下会改变颜色,此颜色是不可恢复,因此避免了防伪标 识的二次利用,从而达到了防防伪标识的二次转移。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防止标识的二次转移和利用;2)减少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3)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提高了成品率;4)存放时间长,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1、基体层;2遇热变色油墨层;3表面信息层;4透明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基体层1上依次设有遇热变色油墨层2和表面信息层3,遇热变色油 墨层2在高温下颜色可以发生改变且不可逆转。防伪标识在用吹风机揭起的情况下会改变 颜色,此颜色是不可恢复,因此避免了防伪标识的二次利用,从而达到了防防伪标识的二次 转移。实施例2如图2所示,表面信息层3上还设有透明保护层4,所述透明保护层4为PET膜或 PVC膜或光油层。透明保护层4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保护了下层的表面信息层3,标识存 放时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包括基体层,其特征在于基体层上设有一层遇热显色油墨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包括基体层,其特征在于基体层上设有一层遇热显色油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二次转移的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遇热显色油墨层为 不可逆变的遇热显色油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少良巩建敏张联盟孙茂平张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