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027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内壳和一金属外壳包覆于金属内壳的外侧,金属内壳的内顶壁后端设有一预抵接部;金属外壳的外顶壁覆设于内顶壁且自外顶壁后端向上弯折形成一导引部;导引部向后超出预抵接部;一绝缘外壳注塑在金属外壳的外侧,绝缘外壳沿前后方向贯设有一对接腔,金属外壳和金属内壳位于对接腔内,导引部固定于绝缘外壳内;其中在注塑形成绝缘外壳时,当模仁错误抵接于导引部时可以沿导引部的导引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模仁最终正确抵接于预抵接部,降低了模仁的对位难度,提升了注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注塑难度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内壳和一金属外壳套设于金属内壳外侧,一端子模组先固定于金属内壳中,一绝缘本体再注塑于金属外壳的外侧,金属外壳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且固定部向后超出金属内壳。

2、模仁需要先抵接于金属内壳的顶壁后端,再注塑绝缘本体,但由于固定部向后超出金属内壳,因此会出现模仁错误地抵接于固定部,甚至出现模仁与固定部碰撞受损的情况,增加了模仁受损的风险,同时使得模仁的对位难度增加进而降低了注塑过程的效率。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顶壁覆设于内顶壁,且自外顶壁后端向上弯折形成一导引部固定于绝缘外壳,导引部向后超出内顶壁后端的预抵接部,使得当模仁错误抵接于导引部时可以沿导引部的导引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模仁最终正确抵接于预抵接部从而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顶壁的底面与所述内顶壁的顶面贴合,且所述外顶壁的顶面与所述对接腔的一内壁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设有一掏空部,所述掏空部向下连通所述对接腔,且所述外顶壁显露于所述掏空部;所述绝缘外壳沿前后方向依次具有一对接部、所述掏空部和一配重部,一连接段位于所述掏空部内且连接所述对接部和所述配重部,且所述连接段向下压覆于所述外顶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固定于所述配重部,且所述导引部沿左右方向依次具有一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顶壁的底面与所述内顶壁的顶面贴合,且所述外顶壁的顶面与所述对接腔的一内壁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设有一掏空部,所述掏空部向下连通所述对接腔,且所述外顶壁显露于所述掏空部;所述绝缘外壳沿前后方向依次具有一对接部、所述掏空部和一配重部,一连接段位于所述掏空部内且连接所述对接部和所述配重部,且所述连接段向下压覆于所述外顶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固定于所述配重部,且所述导引部沿左右方向依次具有一第一导引段和一第二导引段,所述第一导引段和所述第二导引段分别设有一第一开槽和一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沿左右方向依次具有一第一顶壁和一第二顶壁,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二顶壁拼接形成所述外顶壁,且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二顶壁之间具有一接合缝;所述内顶壁向上抵接所述接合缝,所述对接部、所述连接段和所述配重部依次向下压接所述接合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设有一掏空部,所述掏空部向上贯穿所述绝缘外壳的顶面,且向下连通至所述对接腔,所述外顶壁设有缺口显露于所述掏空部,至少部分所述预抵接部显露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得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