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蜀珺专利>正文

高效索氏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9728 阅读:5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分析用的高效索氏提取装置。它包括平底烧瓶(1),带支管的贮液管(6)、蒸汽导管(5)和冷凝管(8),其特征在于:蒸汽导出管(5)设有保温管(4),保温套管(4)的上、下口与贮液管(6)上、下端相套接,蒸汽导管(5)与带支管的贮液管(6)相连通,平底烧瓶有的上口(2)与贮液管(6)下端相连,贮液管(6)的上端口(7)与冷凝管(8)下端相连,贮液管(6)的另一端装有虹吸管(3)。它可以防止溶媒蒸汽在蒸汽导出管内冷凝,有效的保持内层温度,有利于萃取效率的提高;虹吸管的高度增加,使溶媒在贮液管中停留时间延长,提高了其萃取时间,进而提高其萃取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学实验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实验室分析用的高效索氏提 取装置。
技术介绍
索氏提取器又称脂肪抽取器或脂肪抽出器。索氏提取器是由提取瓶、提取管、冷凝 器三部分组成的,提取管两侧分别有虹吸管和连接管。提取时,将待测样品包在脱脂滤纸包 内,放入提取管内。提取瓶内加入溶媒,加热提取瓶,溶媒气化,由连接管上升进入冷凝器, 凝成液体滴入提取管内,浸提样品中的有效物质。待提取管内石油醚液面达到一定高度, 溶媒经虹吸管流入提取瓶。流入提取瓶内的溶媒继续被加热气化、上升、冷凝,滴入提取管 内,如此循环往复,使固体物质不断为纯的溶剂所苹取、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烧瓶中。利 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媒萃取效率又高。 但是,日常实验中由于索氏提取器装置太高、虹吸管太低等原因,致使蒸汽容易在导管处冷 凝、萃取时间短而使萃取效率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和发展。因此专利技术一 种新型索氏提取装置非常有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索氏提取 装置,它提取效率高,保证了全部蒸气进入冷凝管后再冷凝下来,且增加了其萃取时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平底烧瓶(1),带支管的贮液管 (6)、蒸汽导管(5)和冷凝管(8),其特征在于蒸汽导出管(5)设有保温管(4),保温套管的上、下口与贮液管(6)上、下端相套接,蒸汽导管(5)与带支管的贮液管(6)相连通, 平底烧瓶有的上口(2)与贮液管(6)下端相连,贮液管(6)的上端口(7)与冷凝管(8)下 端相连,贮液管(6)的另一端装有虹吸管(3)。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巧妙,具有以下优点(1)保温管是一个封闭的空气管,蒸汽导出管从保温管中间通过,可以防止溶媒蒸 汽在蒸汽导出管内冷凝,可保持蒸汽在上升过程中保持原来的温度,全部进入贮液管中并 冷凝下来,进而提高萃取效率。(2)虹吸管高度增加,使溶媒在贮液管中停留时间增加,有效提高了其萃取时间, 有利于提取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附图1所 示,本技术包括平底烧瓶(1),带支管的贮液管(6)、蒸汽导管(5)和冷凝管(8),其特 征在于蒸汽导出管(5)设有保温管(4),保温套管(4)的上、下口与贮液管(6)上、下端相套接,蒸汽导管(5)与带支管的贮液管(6)相连通,平底烧瓶有的上口(2)与贮液管(6)下 端相连,贮液管(6)的上端口(7)与冷凝管(8)下端相连,贮液管(6)的另一端装有虹吸管 (3)。经茶叶咖啡因等提取实验发现,可明显提高其萃取效率,这对于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 成本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索氏提取装置,它包括平底烧瓶(1),带支管的贮液管(6)、蒸汽导管(5)和冷凝管(8),其特征在于:蒸汽导出管(5)设有保温管(4),保温套管(4)的上、下口与贮液管(6)上、下端相套接,蒸汽导管(5)与带支管的贮液管(6)相连通,平底烧瓶有的上口(2)与贮液管(6)下端相连,贮液管(6)的上端口(7)与冷凝管(8)下端相连,贮液管(6)的另一端装有虹吸管(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效索氏提取装置,它包括平底烧瓶(1),带支管的贮液管(6)、蒸汽导管(5)和冷凝管(8),其特征在于蒸汽导出管(5)设有保温管(4),保温套管(4)的上、下口与贮液管(6)上、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蜀珺
申请(专利权)人:邓蜀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