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9327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废资源再利用和绿色低碳胶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包括再生混凝土微粉50~80份、高炉粒化矿渣20~50份、激发剂11~26份、溶剂38~44份、芽孢杆菌12~19份。制备时优先制备激发剂,再与再生混凝土微粉和高炉粒化矿渣混合,最后接种芽孢杆菌,充分搅拌混合形成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优点在于:部分替代水泥;可有效解决固废资源存放和资源化应用经济性问题;兼具凝结流动特性和力学强度特性的高性能材料,取材简易经济,施工快捷方便,固化效果可靠稳定;引入微生物,更好的提升其抗渗性;固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废资源再利用和绿色低碳胶凝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用建筑和拆除废弃物制备地聚物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废弃物中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占比可达80%,这些资源再利用破碎生产中将不可避免产生粒径小于75μm的扬尘微粉,即被称作再生微粉,主要由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组成。再生微粉主要成分是sio2、al2o3、cao等氧化物,满足地聚物反应所需的化合物元素成分,且再生微粉仍是未被“产品化”的固废料,具有很大市场价值。

2、目前,再生微粉应用主要集中在作为补充材料掺合在水泥基混凝土或砂浆中,替代部分的水泥,但是再生微粉含有较多惰性矿物成分,未经活化处理火山灰反应效率较低,大掺量加入将会严重降低固结料的力学性能。

3、因此,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将其应用于碱激发胶凝材料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烧结砖粉和混合不同再生微粉制备地聚物方面,缺乏对再生混凝土微粉协同其他固废料和固结技术组成多元复合地聚物体系性能研究。且对于掺有再生微粉类别的地聚物胶凝材料研发通常过于追求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为巴氏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微粉的颗粒粒径为0.01~120μm,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或密度为2.16~2.77g/c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粒化矿渣的颗粒粒径为0.01~120μm,比表面积为400~500m2/Kg,或密度为2....

【技术特征摘要】

1.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为巴氏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微粉的颗粒粒径为0.01~120μm,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或密度为2.16~2.77g/c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粒化矿渣的颗粒粒径为0.01~120μm,比表面积为400~500m2/kg,或密度为2.67~3.33g/cm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ph值≥4.5;所述激发剂中氢氧化钠颗粒为分析纯级别,其中固含量为95~9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佳张友良段书苏黄丰冯志升许洪清李磊候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