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井冈山大学专利>正文

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841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使用;其中,当为新绿原酸或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时,使用量为1mg/mL~1.5mg/mL;当为新绿原酸和银杏内酯C的混合物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时,混合物的使用量为1mg/mL~1.5mg/mL。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不仅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其效果更优于现有市场药物,如他克林。对于早老性痴呆症治疗药物的开发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体涉及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典型特征为大脑功能退化,如记忆力下降、社交能力出现障碍以及日常自理能力丧失等。早老性痴呆症是心脏病、肿瘤、糖尿病之后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首要的几个致死原因之一。早老性痴呆症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国际公认的早老性痴呆症发病机制有胆碱能缺失学说、aβ毒性假说、tau蛋白假说、胰岛素假说、自由基损伤假说等。

2、乙酰胆碱酯酶是老年痴呆症治疗的关键靶点,它催化乙酰胆碱的裂解反应,减少神经递质水平,影响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进而诱发认知障碍。因此,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能够阻止乙酰胆碱的丢失,维持神经信号传递的正常进行,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一种有效策略。

3、到目前为止,有四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和fda的批准:他克林、多奈哌齐、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但是,这些药物疗效有限、价格昂贵、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使用,其中,当为新绿原酸或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时,使用量为1mg/mL~1.5mg/mL;当为新绿原酸和银杏内酯C的混合物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时,混合物的使用量为1mg/mL~1.5m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新绿原酸和银杏内酯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新绿原...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使用,其中,当为新绿原酸或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时,使用量为1mg/ml~1.5mg/ml;当为新绿原酸和银杏内酯c的混合物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时,混合物的使用量为1mg/ml~1.5m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新绿原酸和银杏内酯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新绿原酸与银杏内酯c的质量比为1~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新绿原酸与银杏内酯c的质量比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绿原酸、银杏内酯c在制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帅文崔浩琳
申请(专利权)人:井冈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