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832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9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领域,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以及转接机构;第一机身内设有控制器,第二机身上设有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执行装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执行装置运动;驱动装置通过转接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设置转接机构来实现转驱动装置与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具体为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转接机构电连接,转接机构再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转接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导线进行限位,降低导线缠绕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机器人通过控制器控制其驱动装置(例如电机)来驱动执行装置,以执行各种动作,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控制器与驱动装置之间通常采用导线来电连接。

2、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包括独立的多个机身,且控制器和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机身上,这时控制器与驱动装置之间的距离通常会增大,从而导致控制器与驱动装置之间的导线更容易缠绕在一起,不利于机器人维护和防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将电路板和电机安装在不同机身上时控制器与驱动装置之间的导线容易缠绕在一起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以及转接机构;

3、所述第一机身内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机身上设有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执行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执行装置运动;

4、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转接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以及转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转接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过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一侧表面的第一围筋,所述第二壳体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以及转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转接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过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一侧表面的第一围筋,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围筋上并与所述板体及所述第一围筋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过线孔开设在所述板体上,所述第二过线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围筋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围筋,所述第二围筋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围筋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围筋限定出灌胶槽,所述第二围筋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围筋的高度,所述灌胶槽内设置有灌胶层,所述灌胶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过线孔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间隙及所述第一围筋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过线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元鼎智能创新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