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769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涉及煤烟气处理领域,解决了现有单一腔体换热对烟气热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了如下方案:包括高温换热筒及中温换热筒,所述高温换热筒与中温换热筒的右侧装配有烟气进管和烟气排管,且高温换热筒与中温换热筒的左侧通过阀管相连通;所述高温换热筒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与烟气进管相连接的换热组件;该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通过高温换热筒及中温换热筒的设置,能够经由高温换热筒内侧的换热组件对高温烟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中温气体被输送至中温换热筒内侧与另一组换热组件进行后续换热,使得烟气排管所输出的气体经过两轮换热并为低温气体,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最大化换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烟气处理,具体为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且烟气需要经过降温、除尘、脱硫等处理后,才能对外排放,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在烟气处理的过程中,烟气含有较高的热量,人员普遍会通过风力或水利对热能进行换热回收;

2、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1180588.5的申请书中,公开了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包括烟气套、换热套和金属换热板,还包括气流缝、气流孔和直流风机,所述烟气套顶部设有换热套,所述烟气套与换热套之间贯穿布设有金属换热板,所述金属换热板与烟气套和换热套连接均通过焊接封口,所述金属换热板内开设有气流缝,所述金属换热板的气流缝一侧顶部开设有进气接口,所述金属换热板的气流缝另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气接口;

3、上述申请文件通过换热板的设置来实现与烟气之间的换热,但是仍旧采用一组换热腔整体换热,而在实际换热过程中,由于第一部分换热完成后,处于中温状态下的两组热气之间换热效率较低,导致所输出的烟气大部分仍旧处于中温状态,换热效率较低。

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换热筒(1)及其顶侧的中温换热筒(2),所述高温换热筒(1)与中温换热筒(2)的右侧分别装配有烟气进管(5)和烟气排管(6),且高温换热筒(1)与中温换热筒(2)的左侧之间通过阀管(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换热筒(1)与中温换热筒(2)的内侧均设置有分别设置在高温排烟筒(8)和中温排烟筒(9)外侧的换热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7)由两组气环(71)及其之间的换热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换热筒(1)及其顶侧的中温换热筒(2),所述高温换热筒(1)与中温换热筒(2)的右侧分别装配有烟气进管(5)和烟气排管(6),且高温换热筒(1)与中温换热筒(2)的左侧之间通过阀管(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换热筒(1)与中温换热筒(2)的内侧均设置有分别设置在高温排烟筒(8)和中温排烟筒(9)外侧的换热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燃烧污染防治处理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7)由两组气环(71)及其之间的换热管(72)装配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许善春许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维联合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